重阳节的一项主要活动。
我国自古就是菊花的故乡,菊花素以花色艳丽、品种繁多、品性高雅而闻名。菊花不畏风霜,绽放于深秋,象征着傲然刚强,深受人们的敬佩与喜爱。因九月初九正逢菊花盛开之际,所以重阳赏菊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风俗。
唐朝时人们对重阳节赏菊已十分重视,当时的诗人在咏九日的作品中,涉及到菊花的比比皆是。王缙的诗句“今日登高樽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生动形象地说明唐朝已形成“无菊不重阳”的风尚。
到了宋代,赏菊之风更盛,重阳节完全可以称为“赏菊节”或“菊花节”。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八中说“九日重阳,都下赏菊有四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菊花的品种在宋代大有发展,据记载大约有三百多个品种。
清朝时,有的地方在重阳节期间举办菊花大会,人们倾城出动观赏。在京城几乎家家种菊花,富贵人家往往要种上数百盆,在重阳节时用盆菊堆成前低后高的山形,称为“九花山子”。
现在每逢重阳节,各地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菊花展、菊花会。有的地方还设有菊花市,观赏、求购两全其美。
重阳之时,芳菊盛开,独傲秋霜,文人雅士感物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