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民间有吃“腊八粥”和用腊八粥祭天祭地祭祀佛祖的习俗。十二月又称“腊月”,故曰“腊八节”。腊月初八原本是古人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的节日,平利民间称作“腊祭”。《玉烛宝典》中曰,“腊者祭先祖,腊者报百神,山日异祭也”。说明腊是古代先民们祭祀百神和祖先的一种活动。据民间传说,上古时期,女蜗伏羲兄妹俩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滚石磨结为夫妻,延续了人间香火,成为人类祖先。民国初年以前,女蜗山伏羲山寺庙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办纪念女蜗伏羲的祭祀活动。汉代之后佛教在中国兴起,相传这一天也是释加牟尼得道成佛之日,遂即合二为一。佛道盛行之时,寺庙在腊月初八这天举行诵经仪式,取香谷杂粮果子等物融在一起煮成斋粥,供祀佛道师祖,称为“腊八粥”。后来这一习俗很快流传到民间,又经过周而复始不断演绎,“腊八粥”已今非昔比,制作原料多以五谷杂豆为主,添加上肉食副品熬煮成粥当饭食之,不仅工艺大大长进,成为时节性美食佳肴,而且在原定意义上也有了新的演进,随之成为民间庆祝五谷丰登、祈盼物阜民康的百世习俗。
腊八节的来历,源自于人类对天地祖先和佛家道家的崇拜。究竟起源何时,尚未加详实考稽。仅以道观寺院僧侣喝腊八粥的习惯推断,至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天中记》载,宋代东京每逢腊月初八日,都城寺院互相赠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到了清朝时期,吃腊八粥的风俗从民间到宫廷更加盛行。皇帝皇后皇妃皇子皇太监及王公大臣争相食之,民间纷纷如法效仿。朝廷还专门给各大寺院分发果米杂豆,以供僧侣餐用。《燕京岁时记》中对腊八粥有比较详实的记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仁松子以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腊八粥煮熟之后,首先要供佛,然后再馈赠亲友,不仅给鸡鸭畜禽分食,还要给果树涂抹敷之。民间俗传,腊八粥中聚有天地灵气,佛食之更显灵,人食之能长寿,鸡食之肯下蛋,树食之多结果……可见腊八粥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