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节,古时叫“腊日”,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传统节日。从广义上来讲,夏历十二月初八之腊八,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是传统春节的组成部分,而腊八则标志着整个辞旧迎新活动的开始。
  “腊八”节的形成,是两个方面结合的产物:一是古代的“腊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一节日可谓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产物。
  按照古书记载,“腊”,古时也称“蜡”或“猎”。腊(蜡或猎)是古代岁终的一种祭礼。夏朝称“嘉平”、殷商称“清祀”、周朝用“大蜡”、汉代才称“腊”。在古代农业社会,一切风俗习惯,都免不了与农业生产发生联系。农民的生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在冬藏之季较空闲。所以,人们通常在收成之后的年底,组织起来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祈求来年避免厄运,驱除不祥,家人平安、吉祥,这便是“腊祭”也叫“猎祭”。因此,人们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就来源于年终祈福,酬谢神鬼。然而,腊祭虽然都在十二月,但是日子并不固定,有时在月初,有时在月底,到南朝梁才确定了腊日的具体时间为十二月八日。据资料记载。古人为了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腊日所祭的神灵有八位。他们分别是:一为先啬神,祭神农;二为司啬神,祭后稷;三为农神,祭古时田官之神;四为邮表啜神,祭始创田间庐舍、开道路、划疆界的人;五为猫虎神,祭其吃野鼠野兽,保护了禾苗;六为坊神,祭堤防;七为水庸神,祭水沟;八为昆虫神,祭以免虫害。从此民间以后称腊日为“腊八”。
  古代的腊八是祭祀,而现在人们提到腊八,对祭祀活动己不太感兴嘏。
  取而代之的,是津津乐道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又名“佛粥”,传说它的来历与佛祖释迦牟尼有关。随差紊寝来年佛教传人我国,腊八粥的传说也被披上了宗教色彩的外破。
  释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他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痛苦,毅然舍弃王族高贵生话,游遍名山大川,寻求人生的真谛。有一天,他走到人烟稀少,十分荒凉的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因长途跋涉,又累又饿昏倒在路旁。这时,恰巧有个善良的牧羊姑娘路过,便把随身携带的杂粮加上一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粥喂给他吃,他吃了粥醒来以后,精神振奋,于是端坐在菩提树下冥思,终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悟道成佛,后来佛徒们把这一天称为佛教的“成道节”。为纪念此事,每逢十二月初八,各佛院除了诵经拜佛之外,还效法牧女的做法,取香果及果实等煮粥供于佛像前并分食,并把这种给佛祖力量的粥,称为“佛粥”,就是现在俗称的“腊八粥”。南宋诗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一诗中就写到:“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关于腊八粥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有一次实在是太饿了,便偷溜到财主家的灶房想寻点东西填饱肚子。可是,灶房里除了木屑、草秸和几个缺角的瓦罐之外,什么也没有。
  最后,发现一个老鼠洞,他心想,如果能抓到一只老鼠也可以充饥。于是就用手挖下去,谁知一挖开老鼠洞,却意外地发现老鼠的“粮仓”里面有大米、小米、豆子、栗子、珍珠米、红枣、花生米、瓜子等,可是每样都只有一点点。他索性把所有的东西都放进一个破罐子里,加点水放到灶上便开始煮起粥来。不大一会儿,香喷喷的一罐子粥就熬成了,当时他肚子太饿了,所以觉得这顿粥比什么山珍海味都香甜可口。后来,他做了皇帝,大鱼大肉山珍海味都吃腻了。一天,他突然想起小时候用老鼠粮煮的粥的味道,就叫御膳房用杂七杂八的豆子、枣、核桃仁等烧了一锅粥。那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所以就叫做“腊八粥”。当时文武百官看皇上吃这种粥,甚为稀奇,回到家里也学着样子煮来吃,后来传到民间,老百姓也跟着吃,这样吃“腊八粥”就渐渐成了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时期,这一天各寺院都要做浴佛会,还要煮腊八粥供佛并赠施主。明朝时,皇帝在这一天要向文武百官赏赐宫内煮雍正年间,朝廷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到农历十二月初八,皇帝赏赐给文武百官的腊八粥,都是在此煮成。宫内有一口直径约二米,深一米五,重约八吨的大铜锅,是专门用来煮粥的,这口熬粥的大铜锅至今还保存在雍和宫前院的西鼓楼旁,也可以算是一件文物了。
  据《雍和宫志》记载,腊八盛典共分熬粥、供粥、献粥、舍粥四大幕。
  从腊月初一开始,总管内务府就派司员把上等的奶油、小米、江米、羊肉丁和五谷杂粮,以及红枣、桂圆、葡萄干、核桃仁等干果一车车运来,到初五方才运齐。初七清晨开始生火,到初八凌晨粥才全部熬好。一共熬六锅,第一锅供佛;第二锅献给皇帝及内宫;第三锅给五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百官及封寄给各省的地方大吏;第五锅分给雍和宫的众喇嘛;第六锅加上前五锅剩的,就作为施舍的腊八粥了,用的料,当然是一锅不如一锅好。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熬好的粥,先从锅里盛出几碗来摆在供桌上,祭祀祖先,等到祭祀完毕,才把它盛起来,装在食盆或提盒里赠送给亲友们,一定要赶早送出去,最迟不能过午,最后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吃腊八粥。家里如果养了鸡呀狗呀,也要喂几勺腊八粥,北京的儿童唱童谣:
  “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都会在枝干上涂上一些腊八粥,祈盼明年开花茂盛,果满枝头。每家都煮了很多腊八粥,因为它容易保存,能存放好长时间不变质变味,就是干了加上水还有粘性,一直可以吃到临过年的时候,如果吃了几天还有剩下的,却是好的兆头,取其“年年有余”。就是富裕的意思。人们还喜欢在粥碗之#f,J】rl些装饰品,如供花。供花有几种,例如“八仙人”、“聚宝盆”和“刘海戏金蟾”
  等。也有简化的,便是红纸剪成的一朵石榴花。较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做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等。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人吃腊八面。另外很多地方有泡腊八蒜、酿腊八酒等习俗。腊八蒜是将蒜头去皮后泡在米醋内,月余后蒜呈浅绿色,味道鲜美,食后可驱疾病,避瘟邪。腊八酒,是腊八节用糯米酿制的酒,越年后酒呈暗红色,晶莹透亮,点滴成丝,酒味浓郁,饮后唇齿留香。可惜这种民间酿制的酒,一般数量不多,仅供家用,市场上很难买到。
  腊月岁末,民间还流传不少腊月风俗。例如“吃冰”,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把冰敲成碎块吃掉。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里不会肚子疼。春节将临,人们还有腌制猪肉、羊肉的习惯,称为“腊肉”、“腊味”,虽过夏而不腐。农民在田间要施冬肥,称为“腊肥”,用以增加作物养分。我国城乡还有“腊月敲更”的风俗,每年腊月初一开始,到年三十结束。每天黄昏,由闲散老人手持大锣,有的持粗竹杠,穿街走巷,边敲边喊:“寒冬腊月,灯烛小心;谨防贼盗,门户关紧。柴间看看,灰堆畚箕,灶前灶后,火烛小心。”在农村地区,腊月还要组织人员打更守夜,防火防盗。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