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十二月,民间俗称“腊月”、“花月”。腊八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即一年辛勤耕作,喜获丰收,至年底举行的一种对自然界风调雨顺的答谢祭。这种腊祭多在十二月举行,所以十二月称为腊月。后来,这个腊祭的日子选定在每年十二月初八,即称腊八。那时候的腊八是祭扫节日。到了近代,这种祭扫活动似乎传位于春节,又给腊八注入新的内容。现时的腊八一切应节活动都与年有关,腊八的到来意味着红红火火的腊月的开始,年味将愈演愈烈。

  腊月初八,俗谓“腊八节”。过去,人们五更汲水煮粥杂以五色菜,供早饭食用,谓之“腊八粥”。此俗起始于寺庙和尚,后传入民间,据说佛祖曾喝此粥才大彻大悟而成佛。后来,蕃麦的引进和广种,陇南有的人家仍承袭喝腊八粥之俗,但更多的人家则以糁饭(亦俗称“搅团”)代之,仍称之为“腊八粥”或“腊八饭”。

  人们食罢“腊八粥”,将剩余的分别置于花果树枝上或碌碡上,俗以为来年果树花繁叶茂无虫害,碌碡可以多碾粮食。俗言说:“种一斗,打一石。”十分的收成,这在过去的年代是最好不过的。腊八节当天,陇南人五更汲水,俗以为是“抢油花水”,将预示来年油菜胡麻丰收,吃油充裕;尤其是井泉中的第一桶水,极其珍贵,乡人争此不疲。

  腊八节清早,人们有到河床敲冰取冰的惯俗,谓之为“腊圪垯”。将此冰置粪土上,据说施到田里肯长庄稼又不生虫;将此冰置宅室中,据说能添寿增福;将此冰置果木树下,据说果树来年无虫且茂……总之,置在任何地方,俗信都象征吉祥,百益而无一害。

  腊月初八,陇南民间有童谣唱道:“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打娃娃;大大牙牙(指父母)没打了,门后头挂下条猪尾巴,嗍上一口油辣辣。”据此来看,腊月初八是孩子日思夜盼的日子,因这一天一过,快乐的大年就转眼到了。人们说腊月是花月,是有一定道理的。

抢油花水

  “油汤油水”是旧时农民向往的好生活。据说第一个到泉里担水的人,就能担到油花水,于是腊八清晨,各家都争抢“油花水”,但这毕竟是一种期盼。宕昌人“抢头水”的习俗还是行至今日。

打腊圪垯

  腊八已是小、大寒之时,是河里冰冻旺盛时期。腊八早上,人们带上斧子和背斗打冰块称“打腊圪垯”。背回家后,再打成小块,在家里的灶橱桌柜上都捏一小块,剩下的大块便放在门两端。

冻碗

  把抢来的“头水”首先盛一碗,置于灶前。经过一夜的冷冻,如果冰面平静,预示来年风调雨顺;如果那一面冰面起圪垯,说明来年那个方位将有暴雨或冰雹。

煮粥

  腊八的晚饭必须煮粥吃,叫腊八粥。多用黄米、白米、小米再配以红枣和花生等熬成稀饭。农村多以面中再撒一把米或玉米、燕麦做成。也有人叫腊八糊涂饭。

办年货

  “只叫穷一年,不叫穷一天”。吃的是腊八粥糊涂饭,人们大把大把地花钱,而毫不可惜,有些人拉账也要把年货办好。真是吃了糊涂饭,人就糊涂了。

杀年猪

  腊八前后,择吉而杀。一般人认为“四六不破圈”、“七日是猪生日”。在十天内,四、六、七日是不杀猎的。杀猎后,给亲戚邻居送肉,请上好朋友尝肉喝酒,热闹非常。还有的人蘸血浆,化纸点灯,感谢神灵保佑自家养了一头大肥猪。七、忌修造、搬迁。腊八是年的先声,在这段时间内,不修建、不动土、不迁徙。人们的意识是“腊月和石头都搬不动”,人也应安静为好。

忌打破器皿家具

  过了腊八,人们整天都为吃喝而忙碌着,与碟碟碗碗打交道甚多,全力小心家具也在情理之中。

忌打架、吵嘴

  人们认为在这段时间内,打架吵嘴会影响到来年的运气和人际关系,特别在厨房内更不能吵,因为有灶王爷这个“耳目”,会禀报天庭的。

忌回娘家

  俗谚称:“腊八不吃娘家米,吃了娘家米,一辈子还不起。”还有“吃了腊八饭,一家人都要散;喝了腊八米,一家穷到底”的说法。

赤豆打鬼

  传说共工的儿子死后变成了撒播瘟疫的鬼。这个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有“腊八赤豆打鬼”的活动。腊八粥以豆熬煮,就与此有关。

练社火

  过了腊八,春节文艺节目就开始排练了。腊八原本是供献天帝,祭祖神灵,祭鬼禳灾的迷信活动,而现在是以吃腊八粥为主的年事活动。人们品尝着五谷的美味,评论各种作物的优劣,分享丰收的喜悦,将腊八由祭扫节变成了庆丰节。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