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非遗
阿尼玛卿雪山传说

阿尼玛卿雪山传说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阿尼玛卿雪山,藏语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系昆仑山支脉,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西北部。雪山山势巍峨磅礴、冰峰雄峙,山色壮丽。在藏

民间文学 青海省
青海下弦

青海下弦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青海下弦流传于青海省西宁市及附近的河湟地区,它产生于清代末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这一曲艺形式来源于乾隆时期“流栖所”中盲人的演唱,从清中叶直到清末民初,它一

曲艺 青海省
石雕(煤精雕刻、鸡血石雕、嘉祥石雕、掖县滑石雕刻、方城石猴、大冶石雕、菊花石雕、雷州石狗、白花石刻、安岳石刻、泽库和日寺石刻)

石雕(煤精雕刻、鸡血石雕、嘉祥石雕、掖县滑石雕刻、...

石雕亦称“石刻”,是以石材为原料的一种传统手工雕刻技艺。中国的石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承沿不绝,流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术、巧妙构思和丰沛创造力。石雕创作一般在

传统美术 四川省,山东省,广东省,河南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辽宁省,青海省
拉仁布与吉门索

拉仁布与吉门索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拉仁布与吉门索》是土族民间长诗,用土族口语创作并演唱,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群众中相沿传袭,至今仍为活态的口头文学形式。这部民间文学作品用

民间文学 青海省
土族服饰

土族服饰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服饰种类繁多,别具一格,最古老的服饰有“托欢”、“扭达”、“普斯尔”、“秀苏”、“恰绕”等。互助土族服饰具有畜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交融的特

民俗 青海省
传统箭术(南山射箭)

传统箭术(南山射箭)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乐都县南山射箭是流行于青海省乐都县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明代时传入当地,至清代成形,历数百年而不衰。南山射箭比赛方式独特,内容丰富,深受当地汉、藏、回、土等各民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青海省
青海平弦

青海平弦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平弦又称“西宁赋子”,广泛流布于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中心的海东地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青海平弦以当地方言演唱故事,只唱不说。其表演形式亲切古朴,许

曲艺 青海省
汗青格勒

汗青格勒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海西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主要流传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蒙古族聚居的地区。“汗青格勒”蒙古语叫“图吉”,由“图吉齐”(说唱艺人)演述,

民间文学 青海省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湟中县湟中银铜器加工工艺已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可分为银器和铜器两种加工工艺。银器加工工艺素以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

传统技艺 青海省
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

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撒拉族古代民居篱笆楼营造技艺现仅存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的清水乡孟达村内。元代撒拉族先民定居孟达村,开始在居处营造平顶房院建筑。至明清时

传统技艺 青海省
安昭

安昭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安昭(土语称“那腾锦莫热”,意为围着圆圈跳的舞蹈)流传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民间喜庆节日和婚礼仪式时用以礼赞祈福的一种群众歌舞。土族民间有一

传统舞蹈 青海省
藏族拉伊

藏族拉伊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族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区,结合地形而形成三块文化特色区域。拉伊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广大安多方言藏区的一种专门表现爱情内容的山

传统音乐 青海省
青海湖祭海

青海湖祭海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祭海是环青海湖地区规模最大的一种民间祭海活动。祭祀青海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唐天宝十年(751)正月朝廷在敕封东南西北四位海神时,将西

民俗 青海省
藏族螭鼓舞

藏族螭鼓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藏族螭鼓舞是流传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藏族聚居区的一种大型民间祭祀仪式舞蹈,于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旨在祈求神灵、禳灾驱邪,保佑村民人寿年丰、五

传统舞蹈 青海省
土族轮子秋

土族轮子秋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轮子秋是土族先民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土族语称为“卜日热”,意为旋转,即转轮轮。轮子秋流行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多在农闲和喜庆节日举行。关于轮子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青海省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