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西宁市
青海平弦又称“西宁赋子”,广泛流布于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中心的海东地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青海平弦以当地方言演唱故事,只唱不说。其表演形式亲切古朴,许多曲调演唱时带有“拉鞘子”,即常说的“帮腔”,观众可通过“帮腔”自然地融入表演,形成特殊的现场效果。青海平弦常以民族小乐队伴奏,伴奏乐器有三弦、扬琴、板胡、月琴、笛子、二胡等,演奏时旋律丰富而变化多端,显示出古典音乐在青海地区流变的轨迹。平弦唱腔曲调众多,属于曲牌联缀体,素有“十八杂腔、二十四调”之称,系以南方“赋子”的流变曲调为基础,吸收南北散曲、古今小曲和其他曲艺曲种的曲牌而成。赋子类曲调是标志曲种风格的主要曲调,除此以外,青海平弦还有背工、杂腔、小点、下背工等几大类曲调,称得起是一座蕴藏丰厚的音乐富矿。
青海平弦的传统曲目丰富多彩,仅各地搜集记录的就有二百余个,内容涵盖了历史、政治、文化、社会风俗、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这些作品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唐诗宋词、元明杂剧、明清传奇和古典小说名著,如《白猿盗桃》源于《孙子兵法》,《孔子拜师》源于敦煌变文,《密建游宫》取材于《说唐》,《水漫金山》取材于《白蛇传》,等等。其中的曲词对仗工整,格律严谨,诗词化程度较高,有些曲目甚至直接演唱古典诗词曲赋名作或其中的名句。青海平弦是海东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民俗学、民族学及曲艺曲种等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前,青海平弦后继乏人,陷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以利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