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清明节”是唐代以后被赋予了人文意义的仪式,唐代“清明”由“气”转为“节”,成为一个风行全国的民俗节日,历千百年而不衰。

  清明祭祖扫墓、洗头插花、踏青赏春,各地皆然。而乌镇更有许多与养蚕相关的习俗,故有“清明大如年”的说法。清明前一日为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寒食节”),家家檐前插杨柳枝,男女亦各戴之,民间认为,柳有灵性,可以避邪,柳能驱鬼,而被称为“鬼怖木”,民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此习俗今已近乎消失。

  清明前一夜称“清明夜”,裹粽子,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