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不仅是大众日常饮食中的健康饮品;“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也是人们所追求的文化享受。中华茶文化的历史,离不开佛教的影响。
史称“茶,兴于唐,盛于宋”,据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汉语“修心”或“静虑”的意思。闭目静思,极易睡着,所以学禅提倡打坐,晚间不食不睡,茶既解渴又能破睡,特别受到僧人的欢迎。同样因为“破睡提神”的道理,唐代科举制度的施行也对饮茶风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史籍上多见为举子送茶、“煎麒麟草”的事迹,举子来自四面八方,饮茶风尚也就传播得更广。唐代饮茶之风之盛,最佳物证当属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极其精美的银质鎏金茶具。据信正是唐僖宗用来供奉佛祖的茶具,由此可见茶与佛教的关系之密切。可以说,佛教嗜茶的风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
我国的寺庙不仅极重视茶叶、需要茶叶,而且也是生产茶叶、研究茶叶和宣传茶叶的一个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被后人称为“茶圣”的唐人陆羽,正是在寺庙中成长起来的。传说陆羽曾被人遗弃,后为智积大师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