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交“清明”节气。“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如茵,画出清明三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正是对“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从气候层面上看,进入此时节,我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已升至12℃,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冰河解冻、大雁北飞,玉兰花、迎春花等相继含苞吐蕊,接着紫荆、樱花、桃花、杏花,梨花等次第开放,争奇斗艳,辛勤的农人则忙着播种希望,珍视着这“一年之计”。“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这些农事谚语,正是农人对清明节气极为重视的佐证。
  在南方,“梨花风起正清明”,此时已是桃红、柳绿、梨白、菜黄,多种植物已进入展花期,为提高坐果率,进行必要的人工辅助授粉很有必要。而黄淮以南地区的小麦也已进人拔节期,抓紧搞好小麦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取得丰产的关键。对于早、中稻要抓紧抢晴播种。与此同时,茶树新芽抽长正旺,是采摘中上品的绝好时机。倘若有幸涉足茶乡,还会目睹茶哥茶妹们对歌的“采春”景象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也绝非艺术想象,是诗人对江南此时气候特色的准确描绘。时阴时晴的充沛雨水,可满足各种作物生长发育之需。所以俗语云“雨清明,好年景”。但是,事物总是物极必反的,过多的降水也会诱发湿害而危害庄稼,需加以提防。
  在北方,正是多种春播作物的适播期,如春小麦、玉米、高粱等。此时节,天气回暖较快,土壤解冻,化土层可达5-10厘米深,正是顶凌种麦的大好时机。
  春小麦是一种耐寒能力很强的早春作物,其幼苗期能忍受-6~-8℃的低温,“种在冰上,收在火上”是它的生物学特点。只要土壤温度达到2一4℃,土壤湿度在50%左右,春小麦种子就能发芽。节气民谚“二月清明麦在前,三月清明麦在后”是很好的指令,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清明前种麦,先扎根后发芽,根系强,长势好,能耐旱,产量高;清明后种麦,先发芽后扎根,根系弱,长势差,不耐旱,产量低。如果是农历二月清明,节气往前赶,春小麦更应在清明之前种完。
  如若错过这上化下冻、底墒好的有利时机,则因气温逐日升高,蒸发量不断加大,土壤会很快失墒,容易落干,造成减产歉收。另外,春小麦还是一种喜肥作物,早在《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小麦种在薄地徒劳,种而必不收。”因此,种春小麦一定要选肥沃的地块,施好底肥和口肥,方能万无一失。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节北方的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乍暖还寒”、“恻侧轻寒剪剪风”,是对此时天气冷暖多变的形象说明。
  因此,在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中,还应注意防御晚霜冻对小麦、水稻秧苗,果树花蕾等的危害。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自古有祭祖、扫墓、植树、插柳、踏青等名俗,还有蹴鞠、荡秋千、拔河、斗鸡、扑蝶、放风筝等丰富的户外活动。这些风俗相传是由隋唐以前较为盛行的“寒食节”渐渐演变而来的。如清明扫墓的风俗,至今还有着“寒食节”焚纸钱、添坟土等痕迹呢。其实,清明扫墓常与结伴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如《东京梦华录》有云:“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下,或园囿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清人高菊卿则感叹:“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家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宋代程颖诗云:“芳草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弓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郊行即事》)。是啊,清明祭祖扫墓有着慎终追远的感伤之外,又有野外欢乐赏春健身活动之便,不是使这个节日更有意义吗?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