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关于清明,《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或6日。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5度,正午时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六尺二寸八分,相当于今天的1.61米。傍晚观察北斗星的斗柄正指辰的位置,也就是东南向。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三月。又叫辰月、桃月、晚春。
  春天,从“立春”的春意萌发,迎来“雨水”的滋润,到“惊蛰”的地气回升,蛰虫启户始出,进入到“春分”的滚滚春雷,到达“清洁而明净”时已经经历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到这时春天的景色是阳光明媚,柳绿桃红,群山如黛,百鸟I啼鸣,雨润万物,生机无限,清明节二一卜四番花信风l-卜的桐花、麦花、柳花相继开放。可以说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令人心旷神怡充满活力的节气了。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之一,面对这么好的气候,人们的各种活动也花样出新,因此给清明增加了许多文化内容。清明节尤与寒食节联系紧密。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童年流亡在外19年,大臣介之推随其在外,晋文公饥饿难耐时,介之推割下大腿肉给晋文公充饥,这就是古代有名的“割股奉君”的故事。后来晋文公得势,封臣赏将,却未封赏介之推,介之推不计名利地携母隐居于山西绵山之中。不久有大臣提及介之推,晋文公深感不安,并亲自率众前往绵山寻觅,却未见其踪影,为了让介之推出山,晋文公命令焚山,三日后火熄,见介之推与其母相拥死于老树下,晋文公万分悲痛,厚葬了介之推,并将绵山改名介山(因而山西有了“介休”这个地名)。他下令从火烧绵山的那天,即清明前一天开始,全国上下禁烟火三日,家家户户吃冷食,并修寺庙以纪之。东晋《邺中记》载:“并州之俗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介之推断火,冷食三日”。到了唐代,寒食节更是盛行于各地。《旧唐书·玄宗记》载:“五月癸卯寒食上墓宜编入五记,永为恒式”。宋代规定从“寒食”至“清明”祭扫坟墓三日。这样清明、踏青、祭祖、寒食几个节都交叉活动。
  清明节的活动内容此时已超出了农时节令的范围。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清明节暮春三日,人们祭祖扫墓与野外郊游同时进行,一炷心香祭先祖,一捧黄土培旧坟,仪式完毕,大家将所带食物围坐分食,而后,采新草,折新枝,尽情踏青,故又日“踏青节”。杜甫《清明》诗说“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宋代著名画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i一分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东京人们到郊外扫墓踏青时的情景。清明时节还有射柳、拔河、FA鞠、扑蝶、放风筝、打秋千、斗一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清明节分为三候。“初候桐始华”,桐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微风中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二候牡丹华”,这时节国色天香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盛开了,咤紫嫣红,姚黄魏紫,争奇斗艳,尤以河南洛阳的牡丹最为出色。当地举办了洛阳牡丹节供游人欣赏。“三候虹始见”,清明节过后,雨量有所增加,空气潮湿时雨后空气中水气含量较高,在明朗的阳光照耀下映出七色彩虹,给本已缤纷多彩的大地又增添了美丽的风景。
  清明前后的气温非常适合植树造林,人们随意在河边渠旁插上一根柳条,过不了多久,就会看到柳枝生根发芽。这是最适合作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小麦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因而需要非常多的雨水,人们形象地说:“清明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金黄色的油菜花开了,引来蜂蝶在田间飞舞。各种果树也都相继开花,“梨花风起达清明”,应注意疏花、疏果、打枝、授粉,做好果树的护理工作。在南方山坡上的茶园里,“明前茶、两片芽”,一片片、一丛丛的茶树正是生长旺季。一些茶区已进入紧张的采茶时节,一篓篓新鲜碧绿的“明前茶”在经炒茶高手的翻炒之后已供应上市,应时赶节的辛勤劳动为茶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清明柳缘桃花红,玉米高粱要播种”,这时节也是播种大秋作物,如玉米、高粱、棉花以及各种蔬菜的大好时光,在大田中已劳累了多半个春天的农民们还要再加一把劲,“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有播种和耕耘才有收获呀。
  清明时节,除了传统的民间扫墓祭祖之外,有关政府部门也将清明活动列入活动范围,在陕西省的黄陵县(人文初祖黄帝就葬在这里,黄帝陵前,举世闻名的轩辕柏树傲然挺立),为了纪念华夏始祖黄帝,每年清明时节都举办有省、市政府官员,还有国家领导人及海外华侨华人及各界社会名流参加的祭祀活动,气势浩大,内容丰富,场面壮观。
  山西洪洞县有一棵大槐树,是明代大移民的集合出发点。在华人中广泛流传着一句谚语:“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在大槐树下,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令人不解,每到清明前几天,便有一群比麻雀略大的鸟儿成群结队地于黄昏前落在大槐树周围,白天飞去寻食,夜晚宿于树上,待清明节过后几日便不知去向,年年如此,当地人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就把它们叫做“思乡鸟”。
  鸟亦如此,更何况人呢?六百多年了,第一代、第二代大槐树已枯死,第三代大槐树仍枝繁叶茂。侮年清明时节都有官民合办的“寻根祭祖节”,大槐树移民后裔不远万里赶来烧香祭祖,年复一年。据说大槐树下移民后裔的小脚趾有一个小瓣,有许多后裔来此听说后当场脱鞋验证。面对祖先的功德,每个人都深深缅怀,牢记在心,炎黄子孙割不断的种族血脉,世代相传。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