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晋国有个大官叫介子推。有一年,一伙奸臣图谋害死晋霎公子重耳,介子推就保护重耳离开·厂晋国,到处流亡。
他们行走在一座大山里,迷失了路,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再也走不动了。重耳坐在一条破席上,绝望地仰天长叹:“重耳一死事小,恐怕将来晋国的老百姓就难安乐了。”介子推一听这话,想到重耳在苦难中还不忘百姓,只有尽心辅佐。他跑到背静处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用火烤熟送给了重耳。重耳接过,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重耳问:“哪来的肉?还有没有?”介子推把裤子向上提了提说:“公于喜欢吃,我愿把另一个腿肚割下来。”重耳感动得流着泪说:“你这样待我,我将何以报答你!”介子推说:“我不求公子的报答,但求公子不忘我们流亡在外,饱经风霜,知道了民间疾苦,要多思治国之方”。
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晋国忠臣战败了奸臣,召他回去做国君。在回国的途中,车将至国都,他望着那条和他流亡作伴的破破烂烂的席子,有点不称心,用剑把它挑下车去。车后边的介子推拾起那条破烂席,深思了一阵,悄悄地回家去了。
重耳当了国君,把流亡期间跟随他的人都封赏了,却忘记了介子推。有人在重耳面前替介子推叫起屈来,重耳猛然想起旧事,很觉惭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只是不来,无奈,重耳便亲自去请。当重耳来到介子推的家时,只见闭门落锁,问起邻人,方知介于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厂绵山。于是,重耳便让御林军上绵山寻找。人在前山找,介子推背着老母去后山;人在后山找,介于推背着老母去前山。荒山野岭,母于两个藏在里面,就象针落海底,米落沙滩,找来找去连个影子也没见。有人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于是重耳下令火烧绵山,仍不见介子推走出绵山。再次寻找,;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靠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旁死去了。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尸体躬身下拜,不禁放声大哭起来。当 ’移尸安葬时。发现介于推的脊梁堵着柳树树洞,洞里有一片衣襟,衣襟上用血写了几行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重耳把介子推写的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母子二人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事后,重耳下令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寒食一日,并把这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寒食节,重耳领着群臣来到绵山,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这时,只见那棵死柳复活,绿枝干条,随风起舞。重耳心有所动,望着复活的老柳树,象看见了介子推一样,敬重地走到跟前,掐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群臣们见主公戴柳,也便学着折柳插头。重耳就把那棵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又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
重耳执政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国富民强,成了五霸之一(即晋文公)。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介子推非常感激,以后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先寒食一日,第二天便用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门上,并砍下柳椽插在门前沟边,以示怀念。后来清明节逐渐演变成了为死者扫墓。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