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清明节扫墓清明扫墓

寒食一样是寒食、清明节的主要节日活动。古代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十分重视拜扫祭祖,藉以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思。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尊祖、敬祖的优良传统,历来把祭祀祖先当作国家的大事。古代祭祀祖先的形式很多,墓前祭神大概始于汉朝,因为《晋书·礼志》记载说:“古无墓祭之礼,汉承秦皆有园陵”。扫墓祀祖之风的盛行则始于唐代。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年)下诏:  “清明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袭,浸已成俗。±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每逢清明,政府为官吏放假。宋代规定,从寒食到清明祭扫坟墓三日,“大学”放假三天,“武学”放假一天,以便师生扫墓郊游。
  扫墓,即祭墓,到墓前祭奠先人。出于对先人的尊崇怀念之情,祭墓时人们先剪除墓周的荆草,修整陵木,添土培坟,故而称之为扫墓。古代扫墓的情景,在许多占籍中都有具体、生动的记载描绘。《帝京景物略》述道:“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樽盍,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此种风俗,至今不衰。至于一些不便扫墓的人家,往往夜深人静时在通衢大道吊慰亡灵,焚烧纸钱。据传说,冥间鬼魂也需吃饭穿衣,故而阳间的亲人要烧些冥钱,以供亡者日用之需。
  现在清明节前后扫墓祭祖的习俗仍保留着,只是扫墓的形式城乡差别较大。在农村,人们前往坟地,整坟除草、摆供祭祀、焚香烧纸钱。在城市,因政府倡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用户评论

0人参与0条评价
没有更多数据...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