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早已注意到墓地这个空间表征所包含的文化功能,所以才出现了针对坟墓以及墓祭的种种限制。墓祭也是宗教信仰的一个依托,因为有了墓祭,清明这个民间节日才得以延续下来。墓祭的仪式所体现的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民间宗教信仰。清明很多习俗都已经不复存在,只有作为节日核心的墓祭尚留存下来。千百年来,民众在清明节期间围绕着坟墓进行过无数的仪式。在当代社会中,清明墓祭活动更是变得越发隆重,由此而引发的祭祝方式变更与祭祀空间的转换更是形成一种广受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
墓祭习俗的源流。古往今来,中国民众的生活始终沉浸在对天与祖宗的敬畏、信仰之氛围当中,而墓地就是民众对祖宗表达敬畏与信仰的主要空间之一。中国祭祀祖先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墓祭却是后来才开始出现的。尧、舜、禹、汤、文、武时期,夏商都没有墓祭。
商朝时期,人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祝、人鬼三类,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十分祟敬鬼神。他们把其中的人鬼即祖先作为主要祭祀对象。汉朝蔡岂所言“古墓无祭”中的“古”,是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