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扬之水
三 点茶与点汤
点茶与点汤成为朝廷官场待下之礼,多见于宋人笔记,王国维《茶汤遣客之俗》已有考证,云:“今世官场,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注:《王国维学术随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79页。)又薛瑞兆《元杂剧中的“点汤”》,亦论及宋代情景,认为:“设茶点汤的礼节盛行于宋,并流传到北方的辽金,只是次序更改为‘先汤后茶’(宋张舜民《画墁录》卷一)。这也许是清代端茶送客的始由。但是,这种礼节在当时就已发展到虚伪不堪的地步。宋袁文《瓮中闲评》卷六:‘古人客来点茶,客罢点汤,此常礼也。近世则不然,客至点茶与汤,客主皆虚盏,已极好笑。’”(注:《文史》第二十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8页。按《瓮中闲评》应为《瓮牖闲评》;“客罢点汤”应为“茶罢点汤”。)
客至点茶,送客点汤,两宋固有此礼,即如观堂所论(注:尚有若干宋人记述可为补充,如沈括《梦溪笔谈》卷一:“百官于中书见宰相,九卿而下,即省吏高声唱一声‘屈’,则趋而入,宰相揖及进茶,皆抗声赞喝,谓之‘屈揖’。待制以上见,则言‘请某官’,更不屈揖,临退仍进汤。”);然而当日似未成定制。上接下,事毕点茶,时见于诗词。王仲修《宫词》:“迩英新殿在西厢,圣代隆儒过汉唐。讲罢赐茶班退后,槐盘龙影下修廊。”(注:第十五册,第10201页。)赵鼎《好事近·倅车还阙,分得茶词》:“兰烛画堂深,歌吹已终瑶席。碾破密云金缕,送蓬莱归客。看看宣诏未央宫,草诏侍宸极。拜赐一杯甘露,泛天边春色。”(注:《全宋词》第二册,第942页。)此是北宋情景(注:杨万里《诚斋诗话》记蜀人李珪所言东坡佚事云:“东坡谈笑善谑,过润州,太守高会以飨之。饮散,诸妓歌鲁直《茶词》云:‘惟有一杯春草,解留连佳客。’坡正色曰:‘却留我吃草。’诸妓立东坡后,凭东坡胡床者,大笑绝倒,胡床遂折,东坡堕地。宾客一笑而散。”亦以茶送客之例。)。周必大《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催宣坐赐茶。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注:第四十三册,第26726页。)其《淳熙玉堂杂记》卷中,记宣入选德殿草诏日,“宣坐赐茶,饮讫,再拜而退”;卷下也说到,宣召日,“将退,黄门赞云‘宣坐赐茶’”。此是南宋情景。均可为证。
宋词所咏,且又有别一番情景。毛滂《西江月·侑茶词》:
席上芙蓉待暖,花间騕还嘶。劝君不醉且无归。归去因谁惜醉。汤点瓶心未老,乳堆盏面初肥。留连能得几多时。两腋清风唤起。(注:《全宋词》第二册,第680页。)
朱敦儒《好事近》:
绿泛一瓯云,留住欲飞胡蝶。相对夜深花下,洗萧萧风月。从容言笑醉还醒,争忍便轻别。只愿主人留客,更重斟金叶。(注:《全宋词》第二册,第854页。)
刘过《临江仙·茶词》:
红袖扶来聊促膝,龙团共破春温。高标终是绝尘氛。两箱留烛影,一水试云痕。饮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离情凄咽更休论。银鞍和月载,金碾为谁分。(注:《全宋词》第三册,第2152页。)
曹冠《朝中措·汤》:
更阑月影转瑶台。歌舞下香阶。洞府归云缥缈,主宾清兴徘徊。汤斟崖蜜,香浮瑞露,风味方回。投辖高情无厌,抱琴明日重来。(注:《全宋词》第三册,第1534页。)
吕本中《西江月·熟水词》:
酒罢悠扬醉兴,茶烹唤起醒魂。却嫌仙剂点甘辛。冲破龙团气韵。金鼎清泉乍泻,香沉微惜芳薰。玉人歌断恨轻分。欢意厌厌未尽。(注:《全宋词》第二册,第936页。)
“绿泛一瓯云”,茶也。熟水,虽细论本与汤有别,(注:《新编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己集》,汤与熟水的制法乃分立两目,见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朝鲜刻本。),但也不妨以汤为称,钱时《夜索熟水甘甚》,句云“呼童夜半一杯汤”(注:第五十五册,第34321页。),可证。茶与汤,皆为醒酒,点茶与点汤,均是送客之仪,而此中颇寓惜别之意,因有歌者当筵歌唱侑饮之词,以寄别情。词便常常由坐中骚客代作,黄庭坚《定风波》小序云“客有两新鬟善歌者,请作送汤曲”(注:《全宋词》第一册,第403页。又曾季貍《艇斋诗话》:“予家空青喜晏元献词:‘可惜月明风露,长在人归后。’每作郡处燕客,多令歌者以此为汤词,亦取其说得客散后风景佳故也。”),即此。
点茶与点汤,又或者意在留客,此际它便成为收拾酒席,再入舞筵的一个过渡。史浩《如梦令》:
一笑尊前相语。莫遣良辰虚度。饮兴正浓时,兔碗聊分春露。留住。留住。催办后筵歌舞。(注:《全宋词》第二册,第1284页。)
若茶、汤俱备,即点茶之后,继以点汤,则为礼之周者(注:此与官场习俗相同。朱y彧《萍洲可谈》卷一:“宰相礼绝庶官。都堂自京官以上则坐,选人立白事;见于私第,虽选人亦坐,盖客礼也。唯两制以上点茶汤,入脚床子,寒月有火炉,暑月有扇,谓之‘事事有’,庶官只点茶,谓之‘事事无’。”)。程垓《朝中措·汤词》:
龙团分罢觉芳滋。歌彻碧云词。翠袖且留纤玉,沉香载捧冰垍。一声轻唱,半瓯轻啜,愁绪如丝。记取临分余味,图教归后相思。(注:《全宋词》第三册,第1999页。)
“龙团”,茶;“分”,点茶也。冰垍,指瓷盏;“沉香”,这里代指汤。周紫芝《摊破浣溪沙·汤词》“凤饼未残云脚乳,水沉催注玉花瓷”(注:《全宋词》第二册,第873页。),与此情景相同。
汤之品不一。柏叶,紫苏,白豆蔻,罂粟实,金樱子,诃梨勒,余甘子,或研或捣,或窨或蒸,稍入沉、麝,复调以蜜,便皆可用作点汤(注:如《新编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己集》“诸品汤”条所列“温枣汤”方:“大枣(一斤,去核,用水五升熬汁),蜜,生姜汁”,“将三味调停和美,再入银石器内,令稀稠得所,入麝香少许,每盏抄一大匙,沸汤点服。”),诗中词中均曾咏及。吴文英《杏花天·咏汤》: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憔悴文园病起。停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紫檀晕浅香波细。肠断垂杨小市。(注:《全宋词》第四册,第2933页。)
词从梦窗笔底流出,自多婉约之致,而点汤之意,此词所咏,最为淋漓。
总之,由两宋词作所见,客至点茶,送客点汤,其时尚未有成规。送客留别,点茶,点汤,均可。而礼节中原有的情意,也始终未曾失去。至于袁文的《瓮牖闲评》,原书明代已佚,今所见,乃后人辑佚成编。而袁文是北宋末南宋初年间人,所谓“客至点茶与汤,客主皆虚盏”,却非当日一般情景,此则或非其作,亦未可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