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人文传“六大茶山”因诸葛亮得名
曾因清朝时期生产“贡茶”而闻名的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为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
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日革登、三曰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周八百里。”这“周八百里”不仅指茶山的面积,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连成一片的。西面是攸乐茶山,中间是革登、莽枝、倚邦、蛮砖茶山,东面是慢撒茶山。”
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管辖地划为12个“版纳”时,“六大茶山”为一个版纳“茶山版纳”。这是为适应茶叶,特别是贡茶的生产。据《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载,“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属易武土司管辖外,其余五山均属倚邦土司管辖。
诸葛亮走遍“六大茶山”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留下很多遗器作纪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
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俯志古迹》中。有“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其山名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莽种,今夷民犹祀之”的记载。
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壮观,民间传说是诸葛亮寄箭处(而射箭处则是普洱俯城东南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据记载,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以后茶就作为商品与外地贸易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行政区域。清中叶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港澳、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外。
孔明被尊为“茶祖”
相传,三国时期武侯诸葛亮(孔明)率兵西征擒孟获时,来到西双版纳,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患眼疾的人很多。诸葛亮为士兵觅药治眼病,一天来到石头寨的山上,他拄着自己随身带的一根拐杖四下察看,可是拐杖拔不起来,不一会变成了一棵树,发出青翠的叶子。士兵们摘下叶子煮水喝,眼病就好了。拐杖变成的树就是茶树,从此人们始知种茶,始有饮茶。当地的少数民族仍然称茶树为“孔明树”,山为“孔明山”,并尊孔明为“茶祖”。
在基诺山,还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孔明的故事,相传诸葛武侯领军路过基诺山,一些士兵掉队后留在基诺山,孔明为了怜悯掉队的士兵,就留下一些茶籽让他们以种茶为生。时至今日,基诺族人还奉诸葛武侯为茶祖,并认为自己的祖先是诸葛武侯丢落的士兵,于是便称为“攸乐人”“攸乐”即“丢落”的谐音。
经过史学家考证,关于诸葛孔明到过西双版纳的传说纯属虚构,不过每年农历七月十七孔明的生日,当地的村民都会举行“茶祖会”,以茶赏月,跳民族舞,放“孔明灯”(一种扎成像诸葛亮帽子的灯)。
全民性茶神祭
攸乐茶山位居普洱茶六大茶山之首,作为中国名茶之一的普洱茶早已闻名中外,这已为大家所熟知。如今在素有基诺古茶第一寨之称的亚诺寨,在基诺族传统的12天的农业大祭(洛嫫洛)中,就有全民性茶神祭。
祭茶神的当天村民们不能出村,有许多神圣禁忌;而暂停采茶期家家户户都拿着红公鸡去自家茶园祭一次茶树神,杀鸡后要在园中最大的茶树干上涂三道鸡血并沾上鸡毛,然后在茶树干上打破鸡蛋,再把鸡蛋壳套在茶树枝上,并念词祈丰收。
巴亚寨茶神祭的方法是将年内积累的蛋壳套在每棵茶树的树枝上。茶树被雷击的户主要世代相传,在茶树发芽时节一年一度,杀黑色与白色小猪各一头、黑色与白色鸡各一只,在雷击处祭天神。在巴亚等20多个村寨的传说中,利用茶的技术是由创世祖先“阿嫫腰贝”传授的;而巴卡等几个阿哈族体的村寨,则有孔明赠茶籽的传说。但在洛特、亚诺、司土、巴漂、巴坡、巴亚、巴卡等基诺古老村寨中,都有开村始祖种茶与古老茶园的史迹,而且基诺族祭祖先神灵的所有仪式中都离不开老干茶。
一句话,既具有原始社会农村公社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又有普洱茶六大茶山之首的汉文古籍记载的攸乐古茶,为中国乃至世界所罕见。在基诺山,茶叶不单是饮品,而且还是招待客人的佳肴。到基诺山做客,如果主人为你端出一桌子的茶叶宴,那也许将会令你叹为观止了。如今基诺人给世人留下的茶文化,除了上述的祭茶文化外,包含独特的凉拌茶、火燎鲜茶和竹筒茶等活化石级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