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茶业的发展着重反映在福建茶业的崛起,茶类生产的演变。宋元茶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茶叶生产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更具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1、宋代茶业的发展
(1) 茶业重心南移。宋代贡焙从顾渚改为建安,主要是为保证清明前能送到京城,以赶上皇室的清明郊祭并赐享国戚近臣,而宜兴、长兴的茶树因气温较低而发芽推迟,很难保证在清明前贡到汴京。欧阳修有诗句说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正说明建茶萌发时间很早。建茶作为贡物,最早是从五代闽和南唐时开始的,而且很有地方特色。根据吴任臣《十国春秋.闽康宗本纪》中记载: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国人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挺腊茶之贡。……始罢阳羡茶。因而可以说,贡焙南迁,宋朝罢顾渚紫笋改贡建安、腊面茶,是宋朝沿承南唐的旧制,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贡焙的南迁,闽南和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