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端节(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端节,贵州水族人民又称“借端”或“借瓜”(“借”水语“吃”的意思,“借端”“借瓜”即吃端、过端之意),相当于汉族过春节,是中国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榕江等地水族人民欢庆团聚、辞旧迎新、庆祝丰收而举行的节日,也是水族人民最隆重的年节,节日期间主人以最丰盛的形式招待来客。

端节按贵州水族历法来推算过端日期,水历一年12个月,分“黏盛”(暖季)“黏糯”(寒季)两季,以秋实为岁首,以阴历的九月为正月(即端月),以阴历的八月为岁尾,亥是地支的末序,故以正月的第一个亥日为一岁的终了和新年的开始,有继往开来之意。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至水历新年二月(农历十月)期间,以亥日为主要端节,亦有以午、未、申、酉、戌日为端节的节期,按古老惯例分地区、分期分批轮流过节,共涉及到全县21个乡镇的100多个村。

各地所过的日期不一样,如都匀套头以水历十二月的第一个亥日为端节日,周覃镇水东、水龙乡马联等村过第二个亥日;廷牌、恒丰等地过第三个亥日,三洞中和等地过第四个亥日,扬拱水昂等地过第五个亥日。

端节名片

  • 中文名贵州水族端节
  • 英文名Terminalia
  • 别    称借端,过端
  • 节日时间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 流行地区贵州
  • 节日意义一年之秋
  • 名    族水族

端节简介

端节活动的宗旨是:新年开端、辞旧迎新;稻谷成熟、庆贺丰收;祭祀祖先、报恩祈福;聚会亲友,和谐族群。祭祖活动多在端节的“除夕”与“初一”早餐举行,要忌荤吃素。水族祭祖吃素,只忌禽畜兽类油肉,不忌水产类,而以鱼作为主祭品。
庆祝端节
祭祖时,在正堂供桌上摆上鱼包韭菜、炕鱼、豆腐、糯米饭、米酒、南瓜、茄子和花生、葵花、糖果等馔
端节 端节活动
品。有的还供奉衣着首饰及摘糯谷穗(或称米廉),表示丰衣足食;摆上犁、锄镰等生产工具,启迪人们继往开来,靠劳动去创造财富与幸福。有的习惯用簸箕设地席供祭。有的还在门外设便席,打上一铲火子,放上烟杆与拐杖,以迎接外出渔猎的先祖的魂灵。

  端节是水族文娱体育活动重要起源与传承的节日。《铜鼓史话》载:“水族在九月节举行招魂仪式后,就把藏在家中的铜鼓拿出来,悬挂在门前,先以酒三杯供神,再以酒洒在鼓上,然后方可敲击。”史称“水亦僚类”。《随书·地理志》载“诸僚铸铜为鼓”,“悬鼓于庭,置酒以招同类。”这正与水族端节击鼓的情况相似。击铜鼓、皮鼓是传统的娱乐活动。此外还有吹笙、跳舞、唱歌等。水族古老的铜鼓舞、斗牛舞、角鼓舞(水语称为“点达报”)等,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创制、发展。

  端节一定要登高赛马,在特定小山坡“端坡”举行。“男骑马去相姑娘,女梳妆去看新郎”的端节歌句,反映了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情况。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