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节日 >民族节日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一年一度的陇端节,也称壮族传统的“情人节”,数千壮族聚集富宁县归朝镇孟村,欢度他们的节日。在陇端节这天,无数的青年男女都怀着期待的心,等待着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出现,接下来就说说这个陇端节吧。

关于陇端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生活 健康 养生 运动 健身 清朝 唐朝 隋朝 商朝 

壮族陇端节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

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陇端”是壮语,原意为“下田坝赶街”。在远古,壮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开春,各地壮族聚集区自选吉日开市,以物易物,互换稻种、农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贸易。在壮乡春暖花开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群地相邀对歌,寻情侣。老年人则在集市上寻亲访友,找老恋人叙旧情。当地汉族称“陇端街”为“花街”、“风流街”。

 

富宁县的陇端节实属壮族人的“情人节”,而广南、文山、西畴、砚山、麻栗坡等县的壮族,则将这一节日叫做“赫丹滇”、“赫嘎腻”,赶集形式和“陇端街”一样。

富宁县归朝镇孟村的陇端节历史悠久,度节的人数或多或少,数百年来,从未中断。据说1979年的“陇端节,到孟村的壮族青年有上万人,平时寂静的孟村很是热闹了一番,是孟村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一天。

壮族陇端节

陇端节的孟村,成了欢乐的海洋。这天,从孟村穿过的323国道两侧的攀枝花树下,挤满了对歌的人群,许多年轻人因为对歌,从素不相识变成了情侣,在众目睽睽之下,在人们善意的阵阵笑声中,手拉着手往树林深处走去,惹得过往车辆也驻足观望;而孟村的村道、田野里,更是人如流,歌如潮。

壮族陇端节

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为了欢迎远方的客人,孟村美丽的壮族姑娘将乡亲们前几日赶制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来,敬献给各路宾客。美丽的姑娘让远来的壮族小伙情意绵绵,歌兴大发;醉人的酒歌令来宾开怀畅饮,翩翩起舞。班艳春激动地说:“今年的陇端节与往年不一般。你看啊,镇上的干部来了,县上的干部来了,州上的领导也来了,他们一是来庆祝我们的“情人节”,二是来指导壮家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位老大爹接过班艳春的话头说:“汉族兄弟来了,苗族亲家来了,瑶族姐妹也来了,像这样干部和群众相互沟通,壮族和其他民族的群众共庆的节日,才是我们壮家人最欢乐的节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