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抹黑节,是白马人男女老少将“锅烟墨”相互涂于对方脸上,驱邪纳吉,以示来年得到神灵保佑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

春节期间流行的主要民俗之一,白马藏族的抹黑节风俗是伴随着春节期间的传统摊舞进行,既有节庆娱悦的作用,也有其深远的文化渊源。

白马藏族抹黑节风俗的表现形式

  甘肃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的白马村寨,抹黑节风俗突出表现在其摊舞“池哥昼”中:在池哥昼表演角色中,除了主体角色四个池哥和两个池母以外,有一类角色称为“猴子”,数量一般为三个,身着破旧的白马人民族服饰,手拿耗牛尾,脸上涂抹黑节,目前有些村寨也用颜料、油彩描画,样子十分滑稽。除此以外,白马河流域的部分白马村寨在摊舞表演期间也流行白马人之间相互往脸上抹黑的风俗,但主要限于青年男女和同龄人之间,禁止往外来客人脸上抹黑节。文县石鸡坝乡眠堡沟的白马村寨,抹黑节风俗则表现在其摊舞“解勿”中。解勿是附属于其主体摊舞“十二相”的一种次要傩舞,由四个面部裹黑丝帕的池母和两个身着白马人民族服饰、脸抹黑的男女共六人表演,内容主要是娶亲。“解勿”是白马语的音译,其意义是“皇帝”。
  脸抹黑的这对白马藏族男女代表白马皇帝与皇后。山民堡沟的白马人也流行相互之间往脸上抹锅墨的风俗,但也只是限于平辈人之间,爷孙之间也可以抹,也不允许往外来客人脸上抹。四川九寨沟和平武地区白马藏族的抹锅墨风俗,较甘肃陇南的白马藏族更为开放:春节摊舞表演期间,他们除了相互之间抹锅墨以外,也给贵客抹黑,以此表现对客人的欢迎与祝福。其性质已类似于傣族的泼水节与藏族的敬献哈达,这可能与川北白马藏族旅游业的开发有关。

九寨沟县白马人涂墨节

正月十五至十六日,人们相互涂抹锅烟墨。勿角乡下勿角英格寨正月十七举行涂墨节:白天,人们扎起火把,打扫屋子,收拾院坝,杀鸡,煮腊肉,穿上过节才穿的白马盛装,迎接涂墨夜的到来。晚上,白马人齐聚在广场,点燃狂欢的髯火,跳起火圈舞。髯火晚会后,男女老少用手抹上家里的锅底墨,相互追逐,各不相让,尽情地往对方脸上涂抹,抹得越多越好。涂墨时,只能在年龄相当的异性中相互涂抹。涂在脸上的锅烟墨要一直到睡前才能洗掉。

  他们传说,白马人先民初来此地,正值正月十七。这一天,突然出现了一个妖精,抢走了一个女孩。从此以后,每年正月十七这个妖怪就出来继续作恶,抢一女孩才罢休。人们斗不过它,只得忍耐。有一年正月十七日晚上,妖怪又出现在寨子里,窜到一户名叫西珠的人家里。西珠预先将自己女儿藏在灶膛里,可还是被妖怪发现了,妖怪就一步窜到灶前将女孩抓出来。就在这时,妖怪突然一声怪叫,瞬间一阵狂风过后,妖怪不见了,西珠的女儿却没有被抓走,她躺在地上,被吓昏了。西珠看到女儿一脸锅烟墨,才恍然大悟。西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人们在以后的正月十七日都给自己女儿脸上涂一层锅烟墨,妖怪不敢再来。从那时起,每年正月十七就有了在脸上涂锅烟墨驱除妖怪的风俗,经过世代相传,成了今天的涂墨节。

  九寨沟县申报后,201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二、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将“涂墨节”列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县白马人抹黑节

  抹黑节,是文县白马人一种古老习俗。一般平辈之间相互往脸上抹,爷孙之间也可以相互抹。脸上被别人涂抹上锅墨,他们看成是对方的喜爱尊重和祈祷祝福,被抹者应高高兴兴地接受。

  有的寨子把抹黑节当作请客的方法,有的寨子还把抹黑节当作示爱的方式。小伙子往喜爱的姑娘脸上抹黑节,姑娘追去,到无人处便相互倾诉心中的爱。

  文县白马人的抹黑节承载着诸多文化信息。专家建议,应将白马人抹黑节列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