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称为“除夕节”,“除”者,“岁”之逝也;夕者,夜晚之意。腊月如是大尽,则是三十天,民间习惯称除夕为“年三十”;若是小尽,则只有二十九天,腊月二十九日便是除夕,因此民间俗语说:“有三十(日)要过年,没有三十旧)也要过年”。除夕的民俗活动,都是为第二天过大年而做的最后准备事项。实际上过年的各项繁杂事情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旧有民谣:“二十三,打发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抠遐退(清扫房屋);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这是流传于山西晋东南一带的民谣。而流传于晋中一带是的:“二十三,送灶爷上天;二十四,扫房糊窗子;二十五,核桃枣儿往回数;二十六,割回几斤猪头肉;二十七,关起门门洗了足;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子;三十日,包扁食。”
山西除夕的活动很杂乱,凡是过年前没有准备好的,这一天都要准备好。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清新干净,二是红火热闹,三是隆重神秘。除夕日,家家户户都要把室内、院落、街巷打扫干净,整理整齐,有的还要清水洒街,黄土垫厕。山西晋北靠河的村庄,人们要到河里打取冰块,担回家,砸碎如核桃大小,于除夕晚上满院撒开,在院落四角放四块大冰,喻意银子满院,人丁兴旺。实际上能令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春节”等。讲究的还要在街巷处横挂几条。另外,还有许多处贴有单联,如室内墙上贴“抬头见喜”,门对面墙上贴“出门见喜”,院子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石碾上贴“青龙大吉”。天地爷、土地爷、牛栏、猪圈、羊圈、水井、粮仓、米面缸等处都要贴对子,都是吉祥庆贺之语。春联与窗户上新糊的白纸,红绿窗花,相映成趣,真有满院生辉之感。
傍晚,一切准备就绪,然后在诸神抵和祖先像前焚香,敬请众神降临,俗称“安神”。然后,放一阵响炮,俗语说:“安神不放炮,爷爷不知道。”但响炮时间稍有前后不同,最先放炮的人家即意味着万事俱备,别人家听到炮声更是手忙脚乱,赶紧准备,因而直至夜深时仍不停地有炮声响动。安神炮响过后,禁忌出门上街,全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直至半夜,小孩子们实在熬不住了就睡去了,大人们给孩子枕头下放上压岁钱,孩子们在盼望过年的美梦中荡漾。大人们继续守岁或稍事休息,至凌晨时,就开始点旺火,放鞭炮,祭祀拜祖,恭贺新春到来。
现在电视基本普及,人们都是在除夕晚上一边看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一边包饺子守岁,待午夜钟声响过,争相燃放鞭炮烟火,炮声不断,震耳欲聋,硝烟迷漫,大伙尽情吹呼。但在太原等大城市,近年来禁止在春节期间放炮,为的是减少鞭炮引发的火灾及伤人事故,不免使一些人感到遗憾。为此,有的人便在除夕赶回乡下老家过年,以图个红火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