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对于除夕的记载,在我国历代典籍中可以说数不胜数。历朝历代的内容和细节虽有繁简之分,但是主旨都是一样的。明代文人沈明在《除夕词》中讲道:“锣鼓儿童声m耳,傍早关门;挂起新帘子,炮仗满街惊耗鬼,松柴烧在乌盆里。写就神茶并郁垒,细马送神。
  多着同兴纸,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足见当时除夕夜之盛大热闹。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民间俗称“大年三十”,是年前筹备工作中最紧张忙碌的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天,各种习俗活动繁多。这一天除了要再次打扫庭院,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除夕的习俗

祭全神

  这项活动一般在中午或者傍晚举行,由家庭主妇主祭。首先给各个神位上香,在院内天地神案上摆放最丰盛的供品菜肴,焚纸、点蜡烛,跪拜、祈祷、放鞭炮,然后端着供品到每个神位前举供、跪祭,用意是答谢各位神仙一年的眷顾,祈求保佑来年平安、健康,五谷丰登。进行完各项祭祀仪式后,全家人才能用餐。从此开始,每餐都要先敬神仙和祖灵后食用。
  所谓全神,是指家中贴上神码的各位神仙,例如天地神、财神、仓神、灶君、关帝、观音、土地、碾神、磨神、井神、牛马神、上房仙、路神、山神、水神等等。这种信仰源于古老的万物有灵观念和自然崇拜,表达对各种为人类生存繁衍做出贡献的神仙、动物和自然资源的感念。其中虽有封建迷信成分,但却是中华民族古代先民天人合一、追求与世间万物万象和谐相处的朴素哲学思想的写照。

吃饺子

  饺子又称“扁食”或“水饺”,据史料考证,是由魏晋南北朝时的“堰月形馄饨”发展而来的一种家家都享用的食品。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称:“今之馄饨,形如堰月,天下之通食也”。堰月就是半月形,半月形的馄饨,就是今天饺子的早期形制。民间有句俗话叫“好吃莫过饺子”,可见它在中国食品中的地位。他是由面粉擀制的圆形皮包裹各种肉馅、菜馅而成,形似半月,煮熟后香甜可口,佐以香醋,堪称佳肴。中国人爱吃饺子,是因为饺子不仅五味俱全,而且象征团圆和美满。其中有新鲜蔬菜,还表示“咬春”的意思。因此,各家在包饺子时,都十分精心和讲究,外观要好看,整齐排列好似兵阵,水煮不能破。对过新年的人来说,煮破饺子是一种不吉利。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