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上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因为三月上旬的巳日每年不同,所以到魏晋时就以袄初三’来代替“上旬的巳日”作为上巳节了。
  上巳节起源于周代。起初它是、种巫教活动,即通过水滨祭祀、沐浴活动,除灾祛邪、析求生育。可以说上巳节厚本是上古先民的严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有祛邪求育的活动,但增添了贵族炫报财富和游春娱乐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日,娱乐活动成为节日的主要内容,如踏青、游春、划龙舟、打秋千等,斋戒沐浴、除灾祛邪已退居其次,求育仪式近乎消失。唐朝把上巳节规定为全年三大节日之一,十分盛行。宋代上巳节也是人们水边实饮、郊外游春的节日。直至近代,有很多地方还过这个节日。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有祭神、拔楔(音符细)、临水浮卯、水上浮枣、曲水流筋等。
  祭神主要是祭祀女性祖先神。由于民族不同,各民族的女性祖先神也就不同,她们往往是主管婚姻和生育之神。
  拔楔,即选择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清彻流水之处裔戒沐浴,洁身洗垢、驱鬼求育。
  临水浮卵,即在上已节这天,先将鸡蛋、鸭蛋、鹅蛋煮熟,染上各种色彩,投入弯曲的小澳中,使其顺流而下。人们各在一处,当彩蛋漂到自己面前时取食,又叫“曲水取卵”。
  水上浮枣,即在上巳节这天,带上枣子,将其投人弯曲的溪水中,使其顺流而下。人们各在一处,当枣子漂到自己面前时取食。又叫“曲水浮绛枣”。
  曲水流筋,即选一段弯曲小溪一,将盛着酒的杯子浮于水面之上,借流水传杯,人们各自守候在一处,酒杯漂到谁处,谁就取饮,由此取乐。王狡之《兰亭集序)中有云:“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筋曲水。”
  上巳节是我国古代春季里一个清洁和游乐的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

  三月三,古代称之为“上巳日”,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节日。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代,原为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人们在水滨进行祓楔活动的日子。“祓”即祓除病气,使之清洁;“禊”,即修洁净身。古人认为水为至洁之物,通过祓楔,洗濯身上的污垢,以消灾禳福。《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流觞,乃是上巳节衍生出来的一种习俗。许多文人雅士聚集在环曲的水流边,取一酒觞,盛酒后置于流水上,觞逐水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而饮之,相互取乐。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日邀请友人于兰亭举行曲水流觞活动,历来传为佳话。唐代杜甫的《丽人行》也叹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可见这一天人们郊外春游、临水宴宾是何等热闹。
  这一天,又是传说中的荠菜花生日。古代,女子要插荠菜花于鬓,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体现了一种礼俗。古谚云:“三月三,荠菜花开赛牡丹。女子不插无钱用,女人一插米满仓。”所以,这一天,女子是非戴荠菜花不可的。
  荠菜,《本草纲目》称之为“护生草”,浙江叫香田荠,上海叫枕头草,广东称菱角菜,广西称榄豉菜,湖南称地菜子,四川称雀雀菜,湖北叫地米菜。还有的地方称之为清明草。它是一种药膳兼优的时鲜蔬菜,初春嫩荠,尤为清香可口。古时,人们捣荠为泥,名为“百岁羹”。
  到了三月三,荠菜大都开花了,并长出了很长的菜梗。俗话说:“三月三,地米菜梗挂门闩。”意思是,用地米菜挂在门闩后,热天夜晚蚊子少,家里清洁平安。
  在江汉平原和江南地区,普遍盛行着“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的风俗。每到这一天,人们在田边地头采挖些地米菜,洗净后放入锅里,配上桂皮、八角、茴香、酱油等佐料,同鸡蛋一块煮食。清人叶调元著述的《汉口竹枝词净中吟咏道:
  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据说,吃这种鸡蛋可治头痛,还可补亏壮神。    地米菜具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称,它“利肝和中、利五脏。根:治目痛。明目益肾。”《名医别录》也说:“荠菜,甘温无毒,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现代医学认为:荠菜具有利尿、解热、收缩血管及止血作用,且能轻度扩张冠状动脉、降压和收缩子宫,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荨麻疹、肾炎及月经过多的良药。
  地米菜的食用价值很高。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它就作为美味佳肴食用了。《诗经。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荠菜的鲜美,冠于其他野菜,甚至较之白菜、菠菜之类,也别有一股清香。俗云:“荠菜炒年糕,灶门菩萨要来捞。”可见,荠菜多么受人喜爱,连灶神也要品尝一番。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