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节日 >民族节日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民间传统农祀节日,贵州地区彝族在农历六月初三,四川,云南地区彝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一般节期为三天。
  节日的主要活动是燃火把,烧天虫,期望用火驱除害虫,保佑庄稼茁壮生长。各地风俗不同,具体活动形式互有差别。大理地区的彝族村寨每逢火把节都要在广场上用松树搭一座宝塔形的大火把。其他地区的彝族只是手持火把,到田里照苗,或将火把绑缚在竿上照天。青年男女举着火把到邻舍家中照燎,以示祛秽驱邪,祝贺节日之意。入夜,成群结队的人们在村头、寨边、广场、山坡举着火把漫游,夜色映得光焰灿烂,颇为壮观。在一堆堆熊熊篝火周围,欢乐的彝族群众在三弦、月琴、芦笙、笛、箫的伴奏下高歌齐舞,欢乐异常。节日期间,常见的娱乐游艺活动有斗牛、斗羊、赛马、射箭、摔跤、打秋千等。
  关于节日的起源,彝族民间传说,古代天上有个名叫斯热阿比的大力士,他自以为力大无比,举世无双。不料,他与人间的勇士阿提八拉比武角力,结果竟遭惨败。斯热拉比返回天上后,出于嫉妒而挑拨天神放害虫祸害人间的生产,进行报复。阿提八拉率领百姓燃起松枝火把,从田间将虫害驱除干净,保护庄稼获得丰收。从此以后,彝族人民便兴起火把节,用以纪念这场人神斗争的胜利。

白族火把节

  中国云南白族民间传统农祀节日,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关于此节的源起,白族民间有多种传说,较为广泛的说法,一是说汉代元封年间,汉将郭世忠率军人大理,杀掉白族酋长曼阿娜,欲娶其夫人阿南为妻。阿南提出三件事:设幕祭奠曼阿娜亡灵;燃火焚烧曼阿娜所留衣物,更换新衣;召集百姓宣布改嫁的消息。结果,阿南在仪式上抽刀自刎,扑于火中自焚而死。后人由此立节,燃火把以示怀念之意。二是指南诏时期故事。南诏王皮罗阁设计在松明楼召集五沼王会议,企图乘机烧死对手,兼并其国土。逞赕诏之妻慈善劝阻丈夫不成,就以铁钏戴于其手臂为记号。后来,道赕诏等果然遇害,慈善凭此辨认出丈夫,得以归葬。南诏王皮罗阁又想擒获慈善为妻,慈善闭城而死,誓死不从。此后,人们为纪念慈善夫人,遂设立了火把节。实际上节日的形成与原始的火崇拜有关,至今民间仍保留着举火把烧“天虫”,期望用人二除害虫,保护庄稼茁壮成长的习俗。届时,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竖立一个火把。全村寨则在广场中央立一棵三四丈的松柏树,周围用大量的干柴树枝堆成宝塔状,顶端放一根挂着串串红花、白饼、海棠的翠木。晚饭后,以锣号声为准,男女老少手执麦杆扎的小火把,携带着米酒、沙豆等食品齐集广场,将树塔点燃,烧起冲天大火。欢乐的人群三五结伙,举着小火把,漫游于村头、寨边、田埂、山路,星星点点,亮如白昼。人们在挎包、衣袋里装满掺着松香的青面,互相追逐“泼火”燎人。松香粉洒到火把上,嘭嘭作响,腾起团团耀眼的金光,据认为此举可以驱除邪气,为人迎祥。故而亲人见面,以及患病、经商的人都愿意多被“泼火”燎一燎。村中当年新结婚的夫妇及生育小孩的人家,要用托盘为广场上观火的村民送糖果、喜酒,供大家品尝。而家中新添了小马、牛犊的户主,则要送上炒豆或瓜子。这种节俗,白族称之为“摆果酒”。火把节的夜晚,人们在熊熊燃烧的火把照耀下,一边喝喜酒,吃糖果,一边欣赏青年人的歌舞或民间艺人演出的“大本曲”等文艺节目。是日狂欢要待火把燃尽,往往直达黎明。
  白族火把节特有的一项活动是跑马。节日下午,各村寨的小伙子相约到村外大道蹈马。他们一边纵马飞奔,一边大声高呼“追。!追!”“杀!杀!”据传说,此俗亦源自逞赕诏王的夫人。在丈夫被害消息传来后,她立即率领马队前去营救。由此,后代青年的跑马活动即是一种抗议强暴,声援正义的象征。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