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虽然在两三千年的流传中时续时断,但在黎族中的一个支系———美孚黎(moeifau)则仍然保持不变。1984年3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依据黎族人民的这一历史事实,正式确认其为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源于黎族民间传说。据传:古时候,居住在海南岛西北部南改(namsgai的音译,即昌化江畔)的人,有一年,由于洪水泛滥,淹没了高山和村寨,人死兽亡,世上只剩下一男一女,互称兄妹,女的名叫肋杠发(黎语hluuekghangfas的音译,即“天妃”),男的叫百观音(baisgwanxdzen的音译,即“观音”)。保亭地区流传的“三月三”把这一男一女叫做阿贵和阿贝。他们长大后,分头四处寻找亲人。临走前,两人相约在每年的“三月三”回到燕窝岭(qingcungscat)相会。但已经走遍天涯海角都未见到其他人迹。眼见两人快要衰老了,妹妹便暗地里拿定主意,在自己漂亮、美丽的脸上刺纹,使哥哥辨认不得。终于在某年的“三月三”结为夫妻。婚后,他们朝出暮归,在燕窝岭下开荒造田、种植山栏、木棉、芒果和山楝子(zuungax),又挖塘养鱼等。年长日久,他们生男育女,为黎族人民的再生和繁衍作出了贡献。此后,每逢“三月三”,当山花烂漫、红棉斗春、山楝飘香时,他们总是率领子孙们观花赏景。不知过了多少年,这对恩爱夫妻死在了岩洞里,与世长辞,化为了观音石(qinggwanxdzen)。
黎族子孙后代为了纪念他们传宗接代的功绩,模仿他们生前在“三月三”相会、结婚、观花赏景的习惯,把他们当祖先,在每年的“三月三”祭拜,后来相沿成俗。庆祝活动庄严而热闹,由原先单一的祭拜祖先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和群众性的欢乐盛会。在现代,庆祝活动除了传统项目外,还加入现代歌舞、田径、棋类、球类比赛和物资交易、招商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