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火把节的传说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传说种种,乍听起来好象缺乏统一的科学依据,其实正是这些内容丰富的传说故事,展示了历史长河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的多姿多彩的精神风貌。如果忽视了这些传说故事的文化价值,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火把节历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

  人们笃信这些传说,因为它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作斗争并且取得胜利的伟大精神。今天,每当火把节之夜,都要高擎火把到田间地埂去“战斗”一番,以展示人类的力量和价值。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斗争是困扰人类生活的一大问题。火把节的传说很自然地与尖锐复杂的社会斗争联系起来,这就进一步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火崇拜与今天的火把节应该有着内在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又根据一定的背景和自己的意愿,不断地给节日注入新的内容,使之更显得绚丽多彩。
  与自然的斗争,是人类前进道路上绵延不息的永恒主题,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人们给传统的火把节活动赋予了驱邪除恶、战胜天灾虫害的内容,这是想把节日来历解说清楚的内驱力与特定文化成果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从各地流传的火把节的传说来看,这些传说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内容和特点都各不相同。有的反映人类战胜自然,敢于挑战的英勇与智慧;有的反映彝族奴隶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的反映彝族封建领主制的历史文化背景。各种传说都围绕火把节这一主题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并与现实相结合,创作出了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广大民众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良好愿望,也反映了人民痛恨剥削痛恨压迫的反抗意识。
  火把节的传说这一民间文学作品在广大民众中是最有影响力最有群众基础的口碑文学作品,可以说它是彝族民间文学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成了独特的火把节传说系列故事,大大丰富了彝族民间文学宝库。
  火把节传说故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地域化。所谓“地域化”就是各个故事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地名、人名到故事内容都反映各自地区的特点。
  2.支系化。所谓“关系化”就是各个彝族支系都有自己的火把节传说,而且这些传说或多或少都是反映自己支系在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3.影示化。所谓“影示化”就是这些传说故事是暗示某时某地的善恶之事和人的影子,作为广大民众反抗意识的一种宣传和传承的巧妙的凭借,得以在各个历史时期流传。
  4.具体化。所谓“具体化”就是这些传说故事中的人和事在部分传说中将其具体化。例如除了部分反映人与神的斗争外,有些传说则具体为与诸葛亮和慈善夫人等有关,有些地名也具体化等。
  5.民意化。所谓“民意化”就是这些传说故事的人物和事件集中体现各地的民众意愿。例如不满封建王朝采取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有些地区抗议土官的淫威,歌颂追求爱情的自由。
  6.现实化。所谓“现实化”就是这些传说故事有的将故事中的人和事件具体为近代社会发生的历史事件。
  总之,火把节的传说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彝族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凝聚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彝族民众的世界观,即鲜明的阶级性和是非观,歌颂勤劳、勇敢、智慧、团结、安定、忠贞、无畏、自信、自强等等的优秀品格。
  各个传说故事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镶嵌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回音壁上,光彩夺目。它又是一首首赞美火把节的颂歌,永远回荡在彝族人民的山寨深谷中,一代一代地传承吟诵。从遥远的蛮荒时代到今天的文明世界,老人唱着它走向祖居地,小孩唱着它走向老年,火把节不知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歌笑语,它又是维系彝族人民之间情感的纽带,陌生的人们在节日中相识,结仇的人们在节日中言和。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可以看到彝族先民对于火的认识,他们把火看成是巨大的力量,并且能够用来清除污物,用火作为清洗性的手段,它可以烧毁或消除可能导致死亡的疫病,消除一切物质和精神上的有害因素,能净化一切,可以净化牲畜、庄稼和人体的邪气。人们认为火是圣洁的,公正的,有力量的。人们往往在有争议需要发誓时说:“当着火说,当着太阳说”,把火和太阳比作神来看待。太阳和火都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一切假的丑恶的都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一种思想就意味着一种理论的构成,彝族“火把节”的来源就是建立在火是圣洁的,火有净化的作用这种思想基础上的。
  彝族人认为正是因为火的净化作用,才使人们去掉身上的罪孽,冤魂的纠缠。成为神所庇护的人,效法祖先,忠于传说,这就是彝族先民的德操。在他们的幻想中,既然火是圣洁的,火有净化人的作用,火对于活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人死时也离不开火,因此人死后只有经过火化才能去见自己的祖先。人们认为人被火化时,不是失去了,而是人变了。人的灵魂只有经过火的净化才能去和祖先团聚,在彝族先民的原始思维中,这才是“火”
  文化的着力点。
  彝族的“火把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生存的渴求,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生面临的一对矛盾。而彝族先民在“万物有灵”
  的祭坛上找到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契机。
  有关火把节的传说数不清道不完,除了经过收集整理刊登在报纸杂志上的以外,民间流传的各地、各支系、几乎都有。
  现将各地流传的火把节的传说摘录如下:

火把节的传说

  火把节是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的彝、白、傈僳、拉祜、纳西、普米、低、布朗、哈尼等民族共有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举行,少数在六月六日和二月、八月的二十四日。彝、哈尼、伍、布朗、拉祜等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白、纳西族则在六月二十五日。

  火把节历史悠久,其俗在史书中多有记载。元代李京的《云南通志》载:“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杆缚火炬照明。”可见元代就已有此俗。明代汪盈科在杂记《雪涛谈丛·滇中火节》中这样记载:“滇俗每于六月二十八日,各家俱束苇为篙,高七八尺,遇夜炳燎,其光烛天……总称曰火把节。”而民间关于火把节的来源则要生动得多,丰富得多。

  凉山彝族地区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叫斯热阿比的凶神,经常下到人间来敲诈勒索、强取豪夺,激起众怒。英雄阿提拉巴毅然挺身而出,率领人们同凶神展开搏斗。他们机智勇敢,点燃千万支火把,烧毁了天梯,断了斯热阿比的退路。经过九天九夜的激烈战斗,终于杀死了凶神。天王闻讯后勃然大怒,撒下千千万万条天虫,意欲吃尽庄稼,将人类毁灭。铺天盖地的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看结薯的洋芋、抽穗的玉米、开花的荞子即将毁于一旦,彝族同胞没有被邪恶吓倒,他们又一次组织起来,汇集到山头,决定“举火把,烧天虫”。三天三夜的火攻烧死了成千上万条天虫,终于保住了庄稼。但是有一部分天虫却钻进了地下,第二年夏天又钻出来吃庄稼,人们继续战斗,再次举起火把怒烧天虫。就这样,天虫烧不完,火把举不尽,一年又一年,便形成了火把节。

  另一则传说讲火把节是为了纪念慈善夫人(又称百洁夫人)。相传唐代时,云南大理一带有六个小诏(小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蒙舍(今巍山)诏,他想吞并其他五诏,便设计邀请其他五诏于六月二十四日在松明楼共赏美景。邓映诏的妻子慈善夫人恐其中有鬼,劝丈夫不要前往。但邓眺惧怕招惹蒙舍,犹豫再三,终于还是硬着头皮前去赴会。慈善夫人无奈,只得在丈夫手臂上套了一副铁钊,以备不测。果然不出所料,当晚蒙舍烧了松明楼,五诏国王均被大火烧死。慈善夫人闻讯悲痛万分,她奔到出事地点,用双手在焦土中扒寻丈夫的尸骨,致使十指鲜血淋漓,最后终于从手上的铁钏辨认出丈夫,将他运回安葬。蒙舍见慈善夫人貌美,便妄想占为己有。慈善夫人坚决不从,率众抵抗,直到粮尽援绝,不屈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人,便在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天,精心扎了一个似松明楼的火把以示纪念,并年年沿袭下来,逐渐形成了传统的火把节。

  路南彝族撒尼支系还传说,古时有个魔王,长期残酷压榨百姓,百姓终于忍无可忍,便揭竿而起,起兵攻打魔王,但屡攻不克。后来,起义的人们想了一条妙计,将火把绑在羊角上,驱羊火攻,果然攻陷了魔王的老巢。为纪念这次战斗,人们定于每年六月二十四日用火把相庆。

  由于民族和地区不同,火把节活动的内容、方式、具体日期等也各不相同。滇西、滇中的彝族和白族过火把节时.家家门前都要竖立一个火把,每个村寨则要合竖一个大火把,高三四丈,两三个人才能合抱。大火把以松柏为干,干柴树枝层层包扎,节节增高,形似宝塔,尖上装饰着“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大斗和族蟠,周围还缀满梨、海棠之类的水果。大火把上还插着莲花、彩色三角旗以及用米面捏成的小鸡、小鸭等动物,把大火把打扮得五彩缤纷。当夜幕降临时,锣声号声齐鸣,盛装的人们每人手持一支小火把,带着米酒、炒豆等食品,兴高采烈地拥往会场。几位年长者登梯上树,将水果、蚕豆撒向四面八方的人群,并高唱火把节歌,向全村人祝福,然后点燃大火把。顿时,火树盛开金花,将夜空照得通明。全村人在大树下尽情欢乐,唱歌跳舞。待大树上的一串串瓜果和小旗快要烧得掉下来时,人们便争着用手去接,据说得到这些东西的人在一年里可以消灾免祸。随后,人们便燃起手中的小火把,巡游村头寨尾和山坡、田间,名日驱蝗。大理白族还有一个奇特的习俗,他们一手执火把,挎包里装上特制的松脂粉,朝火把上洒去,顿见火光闪闪,松烟弥漫,让人惊喜万分。人们认为这种泼火祝福可以烧掉附在身上的邪气和病魔。火把节时,一般家庭不请他客,只将出嫁的姑娘接回家过节。洱海沿岸的白族还要举行精彩的洱海龙船赛。布拖县的彝族则要在节日第一天杀牛庆贺,将牛肉砍成大小比较均匀的肉块煮着吃,谓之吃沱沱肉。路南、圭山、弥勒等地的彝族人民在节日里都要穿上盛装,男人穿绣花右襟短衣,下穿像长裙一样的宽脚长裤,头顶留一络头发曰天菩萨,右耳戴红色或黄色耳珠,用青布或黄布缠头,并在前额扎成长锥形的英雄结,以示英武;妇女则穿绣花上衣和五彩百褶裙,双耳戴耳环,领口别银排花,头顶一块布或用头巾缠头。男女都披着毛毯。人们欢聚在一起,小伙子弹拨起浑厚的大三弦、月琴,吹着芦笙、笛子,姑娘们随着音乐旋律翩翩起舞。白天,人们还要举行斗牛、摔跤、射箭、赛马等活动。

  拉祜族在节日的晚上由老人举行叫谷魂、人魂、畜魂的仪式。边叫边诵念叫魂歌,从祖先居住地北方开沿着迁徙路线一直叫到家里。

  传统的火把节是彝、白等族先民“祭天过岁,祈求丰年”的一种遗俗。人们“以火色占农”(明·李中溪《云南通志》),认为用火把可以驱灾除邪这反映了彝、白等族先民早期对火的原始崇拜。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传说一。
  在远古的时候,天上和地上相通,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之间可以相互往来。天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名叫恩梯古兹。这个天神能开天辟地,改造地球,修整天形,还会呼风唤雨。他不仅主宰天上的一切,而且还要掌管地上的一切,经常派人到人间来收租逼债。有一天,天神恩梯古兹听说人间有一个名叫轰挺拉巴的大力士很能摔跤,地球上没有他的对手,恩梯古兹就派天上的摔跤能手斯惹阿比,来人间寻找轰挺拉巴摔跤。于是斯惹阿比就开始寻找轰挺拉巴,当他路过一座大山脚下时,见到路边有一个正在冒烟的小竹笆屋,进去一看,屋里只有一个老妈妈正在忙着烧火煮饭。斯惹阿比想在老妈妈家吃过饭后再去寻找轰挺拉巴,就问老妈妈能否在她家作客,老妈妈答应了他。斯惹阿比等了很长时间都不见开饭,只见老妈妈一直不停地往火里加柴火。一锅饭用大火煮了那么长时间怎么还没煮熟?斯惹阿比等得不耐烦觉得有些奇怪,于是就起身把锅盖揭开,他往锅里一看,大吃一惊:锅里哪里有饭,煮的全是一大锅拳头大小的鹅卵石。他赶忙问老妈妈这些石头煮来干什么用,老妈妈告诉他说:“这是我儿子吃的早餐。”,并指着堆放在屋角的一大堆铁块铜饼似的东西说:“这是要煮给我儿子吃的晚饭。”听老妈妈这么一说,斯惹阿比感到既吃惊又害怕,于是就立即起身往外走,老妈妈问他为什么不等到吃完饭再走时,他不仅不敢回答,而且连头都不敢回,看都不敢再看老妈妈一眼,慌慌张张地往回天的路上走。当他走到半路时,遇到了一个左肩扛着一棵大杉树,右手提着一只大老虎,嘴上打着口哨行走的年青人。斯惹阿比暗暗地猜想:这人一定就是那个老妈妈的儿子,吃铁饼石头之人了。的确,此人正是摔跤能手轰挺拉巴。斯惹阿比怕被轰挺拉巴认出他是从天上来的人,就主动让路加快脚步拼命地往天边跑去……轰挺拉巴回到家时,他的老妈妈给他说:“刚才有一个说自己是从天上来的年轻人,先是说要作客吃饭,后来饭也不吃就走了。”轰挺拉巴听妈妈说后大怒:“嘿!刚才我也在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他看到我就主动让路而走,此人肯定是恩梯古兹家的那个摔跤能手斯惹阿比,他可能是找我摔跤的。”还说:“多年来我一直想找他摔跤,以决高下,但一直没有机会,今天他主动找上门来,很可惜我不在家。现在决不能让他跑掉,非抓到他拼一个胜负不可。”轰挺拉巴连饭也顾不上吃就追赶斯惹阿比去了。
  斯惹阿比在前面跑,轰挺拉巴在后面追,一直追到吉勒格俄(彝族民间传说中的“阴阳界”)附近时,斯惹阿比眼看要被轰挺拉巴追上,就连跑带爬地往一棵大树后面跑去。当轰挺拉巴追到那棵大树跟前时,突然不见了人,轰挺拉巴认为是那棵大树挡住了他的视线,斯惹阿比才跑脱的,就往那大树上发气;他牙巴一咬双手抱住那大树的腰部猛一扭,只听“吧咕”一声巨响,那棵大树被他拦腰扭断在地,轰挺拉巴怒气冲冲地转身回到家。
  过了一些时候,叫天鸟向天神恩梯古兹告密。那棵大树被轰挺拉巴扭断后,有一天一只小花鸟(彝语称孜孜瓦星扣)看到许多蛆虫从那棵倒卧的树里爬出来,去拣来吃时觉得很好吃。小花鸟自从发现这些虫后,每天只要饿了就去那里拣蛆虫吃,吃饱了就到附近的一个水塘里去饮水,天天如此。这个水塘里住着一只大青蛙,小花鸟天天跑来喝水的情况引起了大青蛙的怀疑。有天当小花鸟跑来饮水时,大青蛙把它抓起来进行查问。大青蛙问道:“小表弟,过去我从没有看到你到我的塘里来饮水,近来为什么天天要来这里饮水?”小花鸟先是抵赖不说实话。大青蛙再三审问它时,它才重复回答这么几句话:“安尔玛东肯委,依斯依东,安尔玛东肯委,依斯依东”。意思是说:我吃了一些石头后消化不了,口很渴,所以,只好天天来吃水。小花鸟吞吞吐吐这么一说,大青蛙便哈哈大笑,指着小花鸟的嗦子说道:“既然小表弟不愿意给我说实话,那就不要错怪我蛙大哥心肝不好锣!
  我只好打开你的嗦子看看了。”大青蛙这么一说,小花鸟真的感到害怕了,它怕大青蛙真的要打开它的嗦子看,于是把事情的真相如实地告诉了大青蛙。小花鸟对大青蛙讲道:“有一天,天神恩梯古兹家的那位摔跤能手斯惹阿比被轰挺拉巴追赶,眼看要跑不脱时,他便一头钻到了一棵大空心树里躲藏了起来。当轰挺拉巴追来时不见了斯惹阿比,一怒之下便把那棵大树扭断了,正巧斯惹阿比就被挟死在里面了。后来日子一长尸体腐烂生蛆,我就天天跑来吃这些蛆虫,吃得又饱又腻时,便口渴得很厉害,于是就到你这里来饮水解渴。这件事只有你知道就行了,千万不要告诉其它朋友,以免惹出大祸来,特别是不能告诉我那个邻居—叫天鸟,它知道了会很不高兴的;因为它最近发现我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并经常到你这里来饮水,于是它就怀疑我藏着什么好吃的东西。那天它跑来问我:‘老表,最近没见你出去劳动,反而吃得红光满面,我每天早出晚归都很难找到吃的,肯定你存有好东西,能否分一点来共同享受?’我听它这么一说就撒谎说我因为懒得出去找东西吃,所以饿了只好到青蛙哥那里去饮水,以水来充饥,我的嗦子里装的全都是一些水,没有别的什么好东西c至于我红光满面的问题,那是因为水喝多了的原因。叫天鸟听我这么一说才半信半疑地走了。”
  大青蛙和小花鸟之间的谈话,没想到被叫天鸟偷听见了。正当它们坐在水塘边摆谈时,刚好被路过此地的叫天鸟看见,于是它便悄悄地隐藏在附近的草丛里偷听。叫天鸟越听越气愤,它火冒三丈边听边自言自语道:“嘿!小花鸟你这个小家伙,你不仅不给我说实话,反而还在背后说我的坏话,今天我非告你不可。”
  大青蛙和小花鸟谈话刚一完,就只听“璞璞”一声,叫天鸟立即起飞高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叫着往天上飞去……叫天鸟飞到天神恩梯古兹家,把所偷听到的话向天神恩梯古兹告了密,特别是轰挺拉巴整死斯惹阿比的情况一一报告了恩梯古兹。恩梯古兹听完告密后大发雷霆,立即派了一群天兵下来抓轰挺拉巴。当天兵到人间时,老百姓已把轰挺拉巴保护起来了,并且组织兵力奋力反抗,赶走了天兵。
  天神抓不到轰挺拉巴,又派了一个名叫格圣阿伟的征粮天使下来收缴老百姓的粮食。征粮天使下来征收粮食时,和老百姓发生冲突而被打死。天神恩梯古兹听到他的征粮天使又被地上的人打死了,又羞又怒,于是他就打开天水门发下洪水淹没人类,但洪水很快就被人们战胜了。天神恩梯古兹看到自己屡屡遭到失败,就开始施放害虫,想放害虫来吃光地上的所有庄稼,让人饿死来达到绝人烟之目的。打开天虫门,向人间的庄稼地里放各种各样的害虫,害虫铺天盖地压来。在害虫中,有一种叫补子的害虫最厉害,这种害虫在空中成千上万只粘在一起,成团成饼地猛扑下来,一到地面立即散开落到田里猛吃庄稼。
  当天神恩梯古兹大量撒下害虫危害人间时,地上的人们立即组织起来商量对抗救灾的方法,最后决定用火灭害虫。每家每户点起火把,日夜不停地到庄稼地里去捕烧害虫,在夜间,所有的害虫见到火光便纷纷自投落网,扑火自焚。在人们的艰苦奋战下,灭掉了天虫,保护了庄稼,取得了胜利。为了庆祝和纪念这次以火把灭天虫的胜利,庆贺“五谷”丰收,每年到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老百姓们就点起火把举行游行,以示威风,并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在火把表演时口里常念道:“怪虫滚出去,害虫滚出去,天上飞的用火烧,地上爬的用脚踩,不准你回生,无你藏身地……”等等,这是火把节游行时,民间常咒害虫的歌词。
  人们热爱火,崇拜火,天长地久,约定俗成,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就这样世代传了下来,成为彝族劳动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
  其次,为什么要在农历的六月过火把节呢?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讲,到了六月份田土锄草已基本结束,正值很容易发生病虫害的季节,也正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节。火把节与灭害虫保庄稼有一定的联系。从季节角度讲,在彝族民间有这样两句话:
  “木库木孜呆,库施木呆。木勒木孜呆,都则木孜呆”。意思是说:过年是划新年和旧年界线的,过火把节是划上半年和下半年界线的。所以把火把节放在六月份来过还包含着划分年中和年末时间界线之意。
  这是一个彝族民间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各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往往是产生于历史上的某一个神话传说或某一方面的宗教活动,或是产生于人们的某一种共同习惯和生产活动。这里所讲的正是以神话传说的方式来反映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敢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敢于反抗剥削和压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特别是彝族先民,在很早的古代就懂得使用火来消灭害虫,这可以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创举!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