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非遗
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井陉县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的西陲,东距省会40公里。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源远

传统舞蹈 河北省
拉祜族芦笙舞

拉祜族芦笙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芦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芦笙舞是由最初的娱神祈福仪式演化而来的,其内容以表现拉祜族原

传统舞蹈 云南省
锅庄舞(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

锅庄舞(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锅庄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

传统舞蹈 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翻山铰子

翻山铰子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平昌县翻山铰子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铜质小镲“铰子”的男性舞蹈,主要流传于四川省平昌县一带。铰子原是俗称“端公”的平昌巫师使用的法器,当地居民遇到灾病,便会延请巫师

传统舞蹈 四川省
商羊舞

商羊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鄄城县商羊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它发源于山东鄄城县北部地区,流传于李进士堂镇、旧城镇一带,而以李进士堂镇的杏花岗村最为突出。据考证,此舞起源于商周时期,至春

传统舞蹈 山东省
傩舞(寿阳爱社、祁门傩舞、邵武傩舞、湛江傩舞、文县池哥昼、永靖七月跳会)

傩舞(寿阳爱社、祁门傩舞、邵武傩舞、湛江傩舞、文县...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

传统舞蹈 安徽省,山西省,广东省,甘肃省,福建省
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

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

传统舞蹈 贵州省
官会响锣

官会响锣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项城市官会响锣是一种以铜锣为道具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在河南省项城市流传甚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清代乾隆年间皇帝下江南体察民情,安徽、河南、山东一带的官

传统舞蹈 河南省
洛川蹩鼓

洛川蹩鼓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洛川县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陕西方言称“蹦跳”为“蹩”,此舞以蹦跳为特征,故

传统舞蹈 陕西省
秧歌(小红门地秧歌、乐亭地秧歌、阳信鼓子秧歌)

秧歌(小红门地秧歌、乐亭地秧歌、阳信鼓子秧歌)

小红门地秧歌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地秧歌”是流传于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地区的一种传统秧歌舞蹈,全称为“太平同乐秧歌圣会”。该会保留至今的一面会旗上,有“左安门外红寺

传统舞蹈 北京市,山东省,河北省
多地舞

多地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舟曲县多地舞即罗罗舞,是目前甘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藏族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迭部县等藏族聚居区。多地舞相传起源于甘肃舟曲一些藏族

传统舞蹈 甘肃省
定日洛谐

定日洛谐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定日洛谐是一种集歌、舞、乐、弹唱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藏族群众游牧耕田、祭天等生产生活的产物。它起源于西藏地区的民间舞蹈,据称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传统舞蹈 西藏自治区
瑶族长鼓舞(小长鼓舞、黄泥鼓舞)

瑶族长鼓舞(小长鼓舞、黄泥鼓舞)

小长鼓舞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长鼓舞是瑶族支系“过山瑶”的民间传统舞蹈,流传于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瑶族聚居地。舞者在唢呐伴奏下,手握长鼓边敲边舞,因其鼓形较

传统舞蹈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廓孜

廓孜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曲水县廓孜是藏族船夫的一种娱乐歌舞,流传于西藏自治区腹地拉萨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北岸的曲水县俊巴村,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五世达赖以前。在藏语中,“廓”意为牛

传统舞蹈 西藏自治区
棕扇舞

棕扇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棕扇舞是哈尼族传统舞蹈,流传于云南省红河与元江两县交界的哈尼族村寨。在哈尼族的昂玛突(祭祖节)、库扎扎(六月节)、扎勒特(十月节)等传

传统舞蹈 云南省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