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非遗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狮舞(白纸坊太狮、沧县狮舞、小相狮舞、槐店文狮子、席狮舞、丰城岳家狮、布依族高台狮灯舞)

日期:12-09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我要投稿|举报/反馈

狮舞.jpg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狮舞·白纸坊太狮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

北京的狮子舞有“太狮”和“少狮”两种,单人扮演的小狮子为“少狮”;有一人演狮头,一人演狮尾的大狮子称“太狮”。传统表演有十三套路,二十把活,有“小三样”、“长五相”、“单团式”、“对头”、“龙抱柱”、“香炉角”、“金钱章子”、“旱船大赶”、“戏水”等。

白纸坊太狮最初是行香走会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后逐步独立出来,成为深受北京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它起源于北京宣武区白纸坊的太狮老会。据说这个著名的民间花会成立于清代乾隆五年( 1740 ),同治九年( 1870 ) 白纸坊地区的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