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靖边县靖边跑驴是陕西靖边社火中的一种歌舞形式,在民间有“骑毛驴”、“耍驴儿”、“拉犟驴”、“赶毛驴”等俗称,主要流传于靖边的宁条梁镇、东坑镇、镇靖乡等乡镇。据
传统舞蹈 陕西省
小红门地秧歌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地秧歌”是流传于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地区的一种传统秧歌舞蹈,全称为“太平同乐秧歌圣会”。该会保留至今的一面会旗上,有“左安门外红寺
传统舞蹈 北京市,山东省,河北省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查玛原是藏传佛教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教义、坚定信念、阻止邪恶诱惑而举行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包含舞蹈、音乐、诗歌、美术、油塑、木偶等
传统舞蹈 内蒙古自治区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乐舞是朝鲜族传统舞蹈之一,在朝鲜族民间广泛流传。辽宁省北部的铁岭市是多民族聚居区,朝鲜族人口达到23434人。在铁岭及周边出土的墓葬中发现的5世纪前后
传统舞蹈 辽宁省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化州市跳花棚俗称“跳棚”,流传于广东省化州市官桥镇长尾公、卷塘尾等村,是民间“傩祭”活动中的舞蹈。相传,跳花棚从明朝末年起在化州代代传承,一直延续至今。每当秋
传统舞蹈 广东省
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据史料证明,花鼓灯最迟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
传统舞蹈 安徽省
尼玛乡谐钦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班戈县班戈县尼玛乡流传的传统歌舞“谐钦”,是藏北牧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提炼和创造的。谐钦中的歌曲源自一千多年前祖辈们到藏北驮盐时的盐歌、到藏南运粮
传统舞蹈 西藏自治区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安昭(土语称“那腾锦莫热”,意为围着圆圈跳的舞蹈)流传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民间喜庆节日和婚礼仪式时用以礼赞祈福的一种群众歌舞。土族民间有一
传统舞蹈 青海省
中华鼓舞多以鼓谱丰富、情绪热烈、底蕴深厚见长,流布全国各地,影响及于全世界。《易·系辞》中有“鼓之舞之以尽神”之语,既形象地反映出中华鼓舞历史的悠久,又提纲挈领地道出了其主要功
传统舞蹈 北京市,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浙江省,甘肃省,陕西省
“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
传统舞蹈 辽宁省,吉林省
秧歌又称“扭秧歌”,是我国汉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同时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秧歌不断吸收民
传统舞蹈 山东省,山西省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跳马伕俗称“烧马伕香”,是江苏省如东县一带流传的在迎神赛会期间专为祭祀“都天王爷”张巡(也有说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男子集体舞蹈。该舞在丰利、掘港
传统舞蹈 江苏省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滚灯源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带,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节庆和灯会期间表演的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作《上元纪吴中节物
传统舞蹈 浙江省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利川市肉连响是一种少数民族地方舞蹈,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利川市的都亭、汪营、南坪一带。它是根据旧时“泥神道”演变而来的,源自社会最底层。新中国成立前,乞讨者将稀泥
传统舞蹈 湖北省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定结县陈塘夏尔巴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深受定结县陈塘镇夏尔巴人喜爱的自娱性民间集体歌舞。参加歌舞者以妇女为主。歌舞时众人搭腰连臂围成圆圈或半圆圈,此唱彼和。
传统舞蹈 西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