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藏历年(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藏历年(藏文:ལོ་གསར་  )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受藏文化影响较深的不丹和蒙古也过藏历新年  ,但藏历年的推算法与农历春节有差异。2010年的藏历新年是2月14日,和农历春节是一天,2009年藏历新年是2月25日,春节是1月26日,所以时间上较春节晚1个月。2008年、2015年藏历新年和春节是同一天。

从有关文献史料及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藏族已经拥有历法。从上古藏族物候历中观察,吐蕃统一高原之前各地主要流行的历法有阴历成分也有阳历成分。《山南雅拉香波纺织老妇人之月算》基本上是按日月天象以计时的阳历。其中提到的句天”(7天为一周)计时段对藏族天文历算非常重要,也是藏族历法中最重要的数据。除阴历之外,当时还有阳历推算法。《象雄老人口算法》就是比较典型的阳历,一年共计365天,当然它还处在自然历阶段。

2011年5月23日,藏历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拉萨市群众艺术馆获得“藏历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藏历年名片

  • 中文名藏历年
  • 英文名Losar
  • 别    称洛萨节、洛皇节、平衡登嘉洛
  • 节日时间藏历神变月初一至初三
  •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 流行地区中国西藏、青海、四川藏区和不丹、蒙古等
  • 节日起源起源于象雄本教、受汉历和印度时轮历影响
  • 节日活动插新经幡、驱鬼、吃“古突”、转山拜佛、拜年、赛马等
  • 节日饮食酒、古突、羌枯、切玛等(基本是糌粑、青稞、羊、面等作成的)
  • 节日意义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 申报地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 遗产编号Ⅹ-131

过年的变化

唐代以前,藏族是以麦熟为新年,这与上古时期汉族地区的过年一样。汉字的“年”的甲骨文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庄稼成熟,即“年成。因此,本来的过年是庆祝丰收。古时候所谓的“年成”指的就是这个。因此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直到现在,水族还保留古式过年的风俗,“年成之后开始新年。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