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服饰 >少数民族服饰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满族人的服饰》

清朝后期,满族人先后研制了,女旗袍和男旗袍,当时人们都把他称作“袍服”。你社会地位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所用的一料也不同。富贵人家多用绸缎,而平民百姓多用棉布或麻布。人们喜欢用绿色、粉色或月白色颜色做旗袍。清未民初时间的旗袍由宽松型过渡到瘦身之型,同时也有长短之区别。

女旗袍为直领、袖子短瘦、右大襟並紧腰身,袍长至膝,两侧有开叉,袖口和领口以及衣襟边缘上镶有不同颜色的绦子边。使妇女们穿上旗袍显得庄重大方。男人和女人的冬季旗袍都未长度抵膝,袖瘦且短些。旗袍的外面可套穿“马挂”或“坎肩”。老年人冬季为了御寒,在棉裤的外面加有“套裤”。套裤其实没有裤腰部分,只有两条裤腿,裤腿前长后短,呈马蹄状。“套裤”多由毛皮制品制成。

满族人的旗袍多安假领,两端为圆型且似牛舌状,所以也称“牛舌领”。夏季将假领撤下而变成无领旗袍,以图凉爽。冬季,将旗袍装上毛皮做的领子,以御风寒並保暖。女性还用绸缎做成围巾围于项间,其一端掖在旗袍的大襟内。

满族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外套“坎肩”。坎肩和马夹很相似,都是短身无袖,有的前后左右都有开叉,为的身体转动和弯腰更加灵活。 “坎肩”样式很多,下面举几个例子:

1、八旗子弟兵将坎肩着于甲袍之外,领口和边缘都镶边,显得威武雄状。人称“巴图鲁”坎肩。

2:坎肩前襟为直型到底,对襟有排扣,两肩接有尖且长的马蹄袖置于肩外。因似鹰:翅,所以称“鹰翅”坎肩。

3:大襟右片长于人体前中心线约十公分,並置排扣,底摆与领口镶边。人称之谓“捻襟”坎肩。

4:中间排扣,左右两前大襟中间底下方做成内弧样。称“直翘式”坎肩。

5:前大襟下边做成漫圆型叫“圆翘式”坎肩。

6:大襟下边做成对称斜直型,称作“人字襟”坎肩。

此外,满族男人都有扎腰带司惯。其腰带为整幅宽的绸缎料做成,带子两端绣以花穗或吉祥字样。

《满族人的帽饰》

满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习俗讲礼节的民族。冠饰也是满族人庄重自量一种行为的体现。平时对一般相识者可戴帽司点头礼,对于不着冠帽的行为,满族人认为是不礼貌和轻浮行为。

满族人佩戴的帽饰种类很多,人们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爱好和气候的特点。量身购制自已的帽饰。

一、凉帽:很早以前,满族的先人们为了避开炎热的酷暑期,编制一种叫“苇凉头”的凉帽,也称做“草帽”。最早是用苇秸编成,形状上尖下圆,下圆直经约50cm左右,后来也用高粱秸或麦秸做原料编制。即通风、又遮阳以防日晒,又起到遮雨的作用。这种帽饰一直延续到50多年前,农村随处可见。

二、暖帽:是满足人的一种礼帽。圆状,周边卷有5至6cm的宽檐,檐呈上仰状。料面多为绒、缎或毡等,随着季节的不同,檐面可镶装毛皮、呢子或青大绒等,镶嵌的皮毛装饰,富者多用貂皮或水獭皮,一般平民百姓多用猫皮或灰鼠子皮。

三、便帽:用六块象切开的西瓜皮状的黑素绸缎布料缝制而成。所以也称“瓜皮帽”或“六块瓦帽”。象征着天地和东南西北六方。意为“一捅天下”。帽子的顶端用红色绒线结成的小球镶嵌在帽顶,帽子的前方钉有叫“帽正”的饰物。根据每家的地位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富者用“猫儿眼”、“翡翠”、“宝石”或“珍珠”装饰,一般百姓人家用银片或烧兰装饰。

四、毡帽:是农村满足男性老年人惯用的一种前后有小舌、两侧有帽扇子的冬令帽。帽扇吊有狐、貉、獾或猫皮,天气暖时可将毛皮拆下,也称“帽头”。

五、风帽:也叫“棉帽子”。面料多用呢、大绒、条绒或其它厚布做成。挂有狐皮、貉皮、獾皮或猫皮(满人忌用狗皮)。大多两侧有帽耳,有的齐沿。

六、秋坤帽:为满族女子专用帽。形状与男“暖帽”相似。面料较鲜艳,前或两侧绣有各种花的图案,並配有长60Cm上窄下宽下边缘配有绣花和编穗,或下摆镶珠的。显示着美观端庄和富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