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认同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也是一种具有文化普遍性的心理现象。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问题不但会给少数民族个体带来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孤独、恋家、疏离感等复杂的心理,而且会对多民族地区和国家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特别是西南地区基本上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人民的民族认同,对西部多民族地区和整个国家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
民族认同研究的主要研究者Phinney认为,民族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包括对民族的归属感、对民族的积极评价,以及对民族活动的行动卷入[1]。Carla认为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以及对其民族身份的承认。我国学者高永久认为,民族心理认同是该民族群体成员普遍具有的对本民族归属感和感情依附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而史慧颖、张庆林等认为我国的民族认同不仅包括对本民族的认同还应包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并认为从操作性角度看,民族认同包括归属感和建立在民族各认知要素上的积极情感,这些认知要素主要包括文化因素(比如语言、风俗等)、社会因素(比如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