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族服饰文化的褪变与再生
社会在发展,文化在进步,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变化中不可避免的事实。苗族服饰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人类学家们认为,人类发明与发现是文化变迁的源,它们可以在一个社会的内部产生也可能在外部产生。并指出导致文化变迁是发明与发现被人们有规律地加以运用的结果。”[1]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社会现实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正视文化发展以及生活环境对服饰艺术的重要影响。
关于文化的发展,历史上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种是文化的不断丰富,累积越来越厚、越来越深,而最终成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如中华的汉文化。第二种是在受到内部或外部的影响,开始接受文化移入或称异质文化的影响,而形成新的文化特色,如藏传佛教文化。第三种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下,原生的文化回天乏力,开始逐渐衰亡,如西夏文化、玛雅文明等等。这三种文化状态都对苗族服饰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衣食住行是人类最稳固的需要,但是,苗族服饰作为生活的装饰和文化的表现,不可能以不变而应万变。事实上,已经有不少服装款式、纹饰造型在变化过程中消失,尤其是织造工艺正在出现衰败,这种改变就是在文化发展中的必然的褪变。在获取新的技能和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义无反顾,但以新的艺术形式去取代旧的艺术形式时,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文化的意义不一定体现在新陈代谢中,优秀的文化传统还会因为适宜人性,适宜社会生存而具有保留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苗族服饰的艺术价值起码可以在艺术中延续,在专业研究机构里再生,只要民族生活的特色依然存在,这些民族文化的载体就具有保护和传承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苗族服饰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苗族服饰的变化主要呈现以下几种态势:第一种是在苗族的传统生活中逐渐成为礼仪的服装。过去在日常生活中的苗族服饰,已经很少出现在年轻人的穿着中,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在商店买回的成衣。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只是在节日、宗教、丧葬、婚礼、庆典等仪式上才能看到。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传统的苗族服饰俨然成为现代苗人在不同仪式上的礼服。第二种是制作服饰的原料正在逐渐失去本土化。苗族服饰所用的衣料、绣线、染料等大多为外地泊来的工业品;过去制作盛装的斗纹布、花椒布、平纹布等逐渐被现代的灯芯绒、平绒布所取代;传统蓝靛染就的青色布也逐渐被现代的阴丹蓝等宽幅工业布所取代;甚至苗族自产的缥丝、抽丝和染色的绣花用丝线等也多为上海、杭州等地的丝线所取代。应该说,现代科学技术会逐步淘汰原始落后的工艺技术,同时也导致苗人手工的自纺、自织、自染的原材料使用率大为降低,甚至逐渐消失。例如,随着以毛线、晴伦线作为织锦、刺绣的用线,使锦面、绣面等失去了以往丝线带来的光滑和柔软度。同时表现为由市场牵动的复制纹样影响到传统服饰的商品化,导致苗族各个族群之间服饰风格相互影响、逐步趋同。苗族服饰总体风格也随着商品时代发生急剧变化、工艺技术也在衰落之中。第三种是原有的装饰形式发生了改变。由于苗族服饰受到大量涌入的成品棉纱、面料,丝线、毛线、晴伦线,化学染料以及缝纫机的影响,致使苗人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种桑养蚕、织布染布的活动减少,最终导致其纺、织、染、绣等服装工艺日渐式微。
2.生活环境中的适应与发展
服饰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分不开的。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使苗族在政治、经济结构的转型中的变化是根本性的。随之而来的还有教育提供的价值观念在发生影响,经过数十年的潜移默化,原始社会的文化形态已经大为改观,这里当然也包括语言传播和视觉艺术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生产责任制,使苗人又成为了自己劳动时间的支配者,也为苗族社区的剩余劳动力向外迁移准备了条件。尤其是21世纪初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加速了市场流动和商品的发展,农业产品的商品化加大了苗族人对现代市场的依赖。过去人们采植、种桑等自给自足的纺织技术以及刺绣服饰等手工业产品在市场经济强烈的冲击下也受到了较为严重影响,逐渐失去本土特性,而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也较为迅猛,市场利益此时已经成为苗人生活的主要追求。苗族大量的青壮年受现代市场经济的影响涌向产业经济发达地区,他们接受能力也很强,很多跨地区、跨文化的价值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些苗族青年返乡后对苗族整体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苗族新一代青年人的影响下,整个族群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新的思想观念及现代的着装影响各民族的着装习惯也毋庸置疑,原有的染、织、绣工艺技术在此时也逐渐消减它的生活价值,而过去的女红技艺自然也不会那么重要了,择偶的标准也不会特别看重针线活。苗族的传统服饰也逐步退出年轻人的主流生活,此种现象也是导致苗族服饰逐渐失去本土化的原因所在。
总的来说,传统苗族服装的实用功能在慢慢消减,逐渐成为现代人眼中的民族服装艺术品。而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服饰的审美价值还会进一步被重视,人们除了要求服装的舒适、方便之外,还希望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因此,服装的生命力将适应现代生活环境和氛围。传统的苗族服饰宽大、厚实、繁琐、制作耗时、耗力的缺点也就暴露出来了,所以人们愿意从市场买回的轻便、舒适、简单的成衣。过去人们把苗族女性比喻为民族文化的织手及民族服饰文化的承袭者,而今天的这种创造者意义就要大打折扣了,其审美观念也包含有一定的功利因素在发挥作用。李泽厚说:美感“一方面是感性的、直观的、非功利的,另一方面又是超感性的、理性的,具有功利的”。[2]以往苗族传统服饰是建立在其实用功利目的基础之上,而现在的观念只是从中剥离一部分艺术价值,这种改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只有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态度,才能找到保留与传承的最佳选择,传统的审美价值也只有在新陈代谢中保留生命的活力。
如今,苗族的节日、庆典和宗教活动仍然是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生活之一,这种文化氛围使苗族服饰有了用武之地。旅游业使苗族服饰有了新的依托,服装艺术作为旅游经济的衍生品,也使从事研究民族艺术的人们找到了用于艺术的经济支撑。政府为了旅游业的发展,正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软实力,这也为保护民族文化提供了现实保障,这就是保存与发展传统民族服饰的比较有利的社会现状。
苗族服饰的价值转移是在适应社会中实现的,这是适者生存的基本道理。在市场经济中产生的消费文化,就是把艺术特色娱乐化、观赏化、功利化。毫无疑问,这样会使原生态的艺术失去了原汁原味,甚至会因急功近利的原因而伤害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如今,各地政府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功利目的,很容易使民族艺术沦为节日、娱乐项目的附庸,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更为长远的规划和建设。
二、保护、传承与开发苗族服饰文化的具体对策
面对传统苗族服饰文化的急剧变化,仿佛一种美好的生活记忆即将离我们远去,一朵优秀的民族艺术之花正在凋零,这是在现代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以两全的事情。继续保护、传承与开发苗族传统服饰文化是十分迫切的。笔者认为,对于苗族服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要做:
首先,要对现有的苗族服装精品给予保护、收藏和整理,并记录相关的技术环节和工艺流程。因为,在现今的社会生活当中,苗族服饰的传统工艺和手工制作技术,已逐渐失去本土化。所以,当务之急,应该从现有手里所掌握的资料开始着手整理和总结,并大量收集与记录苗族传统手工艺的表现技法与制作流程。老一辈的苗族民间手工艺者也应该多多培养服饰工艺的后继人才,使其能够成为继承苗族手工艺的接班人。同时希望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发现和扶持服饰文化的传承人,或传统手工艺的继承者,并及时进行采访和资料建档。让广大民众逐渐意识到“一种文化艺术只有具有民族性,才有可能具有世界性”,进而让人们逐渐形成对本民族服饰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能够真正地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所在。同时,加强自身对苗族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最终使人们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队伍中来。
其次,希望国家和有关政府部门能够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和相应的体制保障,避免文化开发中的短期行为。在对民族服饰本土化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能够建立一系列保护机制和相应的文化法规,使其服饰文化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能通过相应的立法形式对民族服饰文化加以保护,这种方法也是对服饰文化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一个社会基础。同时,这种建立和健全地方性的民族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对民族服饰文化保护来说也是十分迫切的,也必须是可行的。[3]所以,苗族服饰文化从长远发展来看,受现代社会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应该多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在不违背现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使自身的民族文化获得再次的提升与发展。[4]
再次,希望政府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发苗族服饰文化产业,能够积极走服饰、艺术、经济一体化之路。因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除了经济实力很重要以外,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
最后,树立苗族服饰的文化理念,引进新的技术。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能,同样可以开发出具有苗族特色的新服饰,新产品,新式样。同时在苗族服饰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利于保护、传承和开发传统苗族服饰工艺技术。也可以利用苗族特殊传统习俗节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普及传统苗族服饰文化,传承和保护传统苗族服饰,使之成为更多人的文化生活内容之一。只有这样,苗族传统服饰文化才不致衰退。
三、苗族服饰文化保护、传承的意义
首先,对苗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开发,从理论意义上来讲,不仅有助于艺术研究,填补服装艺术理论研究的空白,还可以在苗族服饰文化研究中,丰富有关民艺学、民俗学、民族学、工艺学的诸多边缘学科。对苗族服饰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开发,也是唤醒人们对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也是加强人们对苗族服饰艺术本土化的继承与沿袭。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的市场强烈冲击下,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唤醒苗族人民对苗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与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文化基础。
其次,从文化发展方面来看,苗族服饰受现今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生态日益遭受冲击与破坏为影响的前提下,加强其服饰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不仅有利于对人类文化生态的保护,同时也为人类生态文化平衡带来一定的基础与保障。这样,将能使苗族服饰文化、文明得到健康发展。
再次,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加强对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不仅可以丰富商品市场,同时也可以使苗族服饰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但文化产业不能以牺牲苗族文化遗产为代价,而是可以更好地解决保护与发展和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让苗民能够从文化产业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提高苗族的生活水平,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得以平衡,使苗族服饰文化产业得以顺利发展。
最后,从社会发展方面来看,在保护和传承苗族服装文化的基础上,开发苗族服饰文化,不仅可以使许多在外奔波的苗族人民返回家乡从事本民族的服饰文化产业,也可以增强苗人青壮年的家庭和睦稳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社会的开放、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升都将冲击古老的文化。苗族服饰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艺术价值犹如陈酿的美酒,需要环境的催化和时间的积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开发也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苗族服饰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分析还不足以涵盖它的全部价值和意义,但希望能成为认识历史、借鉴艺术、创造新生活的一种有益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思伯等.文化的变异[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53.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545.
[3]彭林绪.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实现方式[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41.
[4]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302-304.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