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和文明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苗族既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又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苗族文化主要以服饰为基础,将生活习惯和情感表达等以图案的方式来进行记录。由于历史原因,苗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服饰几乎就可以作为其文化的象征和替代品,代代传承,辈辈延续,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近年来,随着陶艺制品的推陈出新,文山苗族文化与陶艺制品的融合面也在不断扩大,考虑到人们当前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具有着苗族文化痕迹的陶制产品的塑型需要向现代人类不同的生活诉求角度进行拓展。
一、文山苗族传统图案的文化背景
(一)文山苗族的人文背景及图案的源起
文山苗族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0个少数民族中较为独特的主体民族之一,人口总数48万余人[1],州内各县均有分布。苗族何时迁入文山无史料可查。据《皇清职贡图》卷七:“苗人相传为槃瓠之种,楚粤黔皆有之,其在滇省者惟曲靖、东川、昭通等府。花苗随各属土流兼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