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文山苗族传统纹样在陶艺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初探

       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和文明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苗族既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又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苗族文化主要以服饰为基础,将生活习惯和情感表达等以图案的方式来进行记录。由于历史原因,苗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服饰几乎就可以作为其文化的象征和替代品,代代传承,辈辈延续,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近年来,随着陶艺制品的推陈出新,文山苗族文化与陶艺制品的融合面也在不断扩大,考虑到人们当前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具有着苗族文化痕迹的陶制产品的塑型需要向现代人类不同的生活诉求角度进行拓展。

    一、文山苗族传统图案的文化背景

    (一)文山苗族的人文背景及图案的源起

    文山苗族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0个少数民族中较为独特的主体民族之一,人口总数48万余人[1],州内各县均有分布。苗族何时迁入文山无史料可查。据《皇清职贡图》卷七:“苗人相传为槃瓠之种,楚粤黔皆有之,其在滇省者惟曲靖、东川、昭通等府。花苗随各属土流兼辖。”后来才逐渐分布到文山、红河、楚雄和思茅等地。《马关县志》说苗族“本三苗后裔,其先自湘窜黔,由黔入滇,其来久矣”[2]2。

    苗族的文化主要起源于对古代艺术文化的表现,包括对巫教文化、山地文化、农耕文化、无字文化等的解读,以一些符号、图案作为形式,在日常可以看到并使用到的物体上进行展示。苗族服饰几乎可以作为其文化的象征和替代品,从祖辈起就以服饰作为传统图案的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服饰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他们生活的记录,服饰图案的诞生主要与苗族人自我情感的表达和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在几何图形的分离组合方面,有着天生的才能。苗族服饰的纹样变化主要在颜色、花饰、挑花等方面,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审美不同,也会在传统式样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使其更具有时代特色。

    文山苗族传统图案同样也是当地苗族人内心意识进行表达和表现的浓缩,与人类的思想和内心世界的成长有直接关系,一些文山苗族传统图案既蕴含着当地人细腻的情感,又有外部感官的朴实感,作为苗族实物性文化的代表,文山苗族传统图案集合装饰、实用、记录等功效为一体,在苗族人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服饰是文山苗族传统图案的主要载体

    苗族自身并没有独立的文字,相关需要主要通过工艺美术品、歌谣或传说等来表达,苗族本身对于一些文化传说或者民间故事情有独钟,习惯性的以自然界所存在的事物作为自身图案象征的来源,比如以蜘蛛花表示苗族祖先当年被围困时的英勇表现,以虎爪花来表示迁徙以后的日子中,与老虎搏斗的场景。

    文山苗族传统服饰作为传统文化、图案的主要载体,主要有马关式、丘北式[3]26。其图案多为抽象的几何形,兼有动物、植物、花边等,每一个图案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含义,基本上都代表着一个故事或者一个自然形态,因此对于对象的生长规律、色彩、形体、结构、特点等的凸显较为明显,苗族人的传统服饰多以自然界中的各类生物作为创作或模仿的源泉,但是在表现方面也没有完全脱离事物本身的形象特征。

    二、文山苗族传统图案中常见的图形符号

    苗族的服饰取材均来自于自然,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的制约等,文山苗族传统服饰多用麻布制作而成,通过蜡染与挑花刺绣相结合,色调上,蜡染主要用青色和白色搭配,刺绣图案通常为红色、橙色、绿色和浅蓝搭配,把蜡染与刺绣相结合缝制在衣服或百褶裙上,冷暖相互映衬,深浅得到对比,产生绚烂和谐的视觉效果。造型上,苗族传统图案多为二方连续图案,文山苗族传统蜡染图案和传统挑花刺绣图案有所不同,其根本是里面的单元(图形)符号不一样。

    (一)文山苗族传统图案中常见的图形符号

    经过整理,笔者发现,在文山苗族传统蜡染和挑花刺绣图案中,最为常见的图形符号有以下几种(见图1、图2):


    图1蜡染图形


    图2挑花刺绣图形

    据苗族同胞说,这些图形通常来源于生活中的某一物体,有其相应的文化内涵,如图1中的第一个图形被苗族称为“螺蛳”,也象征“水涡”和“牦牛角”,是苗族先民崇拜牛的写照,也是苗族同胞从黄河流域往南迁移的历史记录;第二个图形被称为“鸡嘴”,同时象征山路弯弯,如果在下方配有双直线“=”则表示路边的小山小树。其它图形都分别有所指向,笔者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图形是图案中最基本的元素,中间用“丅”和“⊥”相隔,不断进行重复,形成二方连续图案,空隙处有菱形花纹及各种小图案,表示五谷。苗族传统挑花刺绣,多数用未染色麻布作底,以经纬线为参考进行前后左右挑花。首先是挑出基本图形,然后在空白处补上各种花色或增加纹样,形成漂亮的二方连续花带。所挑图案对称,花纹多是几何形,有的与蜡染形状相同或相似,有的不同。挑花刺绣图案一般用于缝制裙脚、系腰、团肩、披肩、手袖等[4]233。除以上图形外,还有一部分以花鸟龙凤等为图案的刺绣以及象征星辰、蝴蝶、八角以及其他动植物的几何纹,但不如以上纹样普遍。

    (二)文山苗族传统图案类型

    在苗族服饰的制作过程中,挑花、刺绣、编织、蜡染、镶嵌等皆是装饰图案展示的手法,挑花与刺绣可以说是应用最广的。文山苗族喜欢把“故事传说”“民间习俗”“图腾崇拜”“生产生活”以及自然中的花花草草化作图形装饰在服装上,其装饰技巧高超、制作精美、巧夺天工,无论是从设计角度还是从制作工艺角度均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文山苗族传统图案的类型主要有单型、连续型、适合型和综合型四种,其中单型纹样多为抽取出来的某个图形符号,以某种物象变形而来的图形图像,有太阳纹、星辰纹、螺旋纹、牛角纹、鸟纹、山路纹、田地纹、花草纹、蝴蝶纹、鸡爪纹、十字纹、回型纹、井字纹、水车纹等等,是连续纹样、适合纹样和综合纹样最基本的单元纹样;而连续型纹样处理方式,主要是对一个或者多个基本的单位图形进行无限制的复制和运用,可以从上下或左右方向延伸,不断拓展的效果就是增加图案的反复性和延伸性;适合型纹样通常由一个或几个主要的单型纹样组构而成,可独立作为一个图案进行装饰,也可以作为综合纹样的一个组成部分(图3);综合型图案主要用于背带和围腰飘带的装饰,其图案可以包含单型纹样、连续型纹样和适合纹样在其中,图案内容丰富,组合性强。综合型图案有几何纹类型的,也有仿生纹类型的(图4)。



    图3适合纹样下

   
    图4综合纹样

    三、文山苗族传统纹样在陶艺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探索

    (一)文山苗族传统图案元素在陶艺中的应用价值

    艺术品所存在的价值在于艺术品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色彩和符号的使用,可以充分地展示出符号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从使用价值方面来看,艺术品的存在可以最大化提高艺术品本身的视觉美,使用者在使用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到视觉的观感体验和文化品位的提升。相对于单纯的工艺品来说,陶艺行业主要在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陶艺作品上能获得较大的利润,仅仅是单纯具有欣赏价值的陶艺品,无论做工和设计是如何的创新,其潜在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均无法与具有文化内涵的陶艺作品相比。陶艺制品的形状以茶杯为例多为圆形,个别也有方形的设计,底面相对较平而长短不一,对于画面的应用也主要从装饰角度来进行调整,很少有对整个陶艺的总体性设计来进行构思和制作的情况,无论从人文角度来看,还是从制作的格调角度来看,陶艺制品自身的价值和品位均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升级,但是结合文山传统服饰中所使用的手工设计和制作,当代陶艺的制作和设计中,如果融入传统民族符号和文化,使陶艺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蕴含的市场价值也势必得到提升。

    (二)文山苗族传统图形在陶艺中的应用方式

    陶艺作品相对于服饰和壁画等来说体积较小,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来说更具有灵活性,正因为如此,在单个的陶制品上所进行表现的图案就比较简单。比如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人物花草等自然物体图画式的抽象性展示,在现代优秀的制作工艺面前这些图案的展示和创新性的设计均可以实现。文山苗族传统图案在现代陶艺作品中由于选用的材质不同、制作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陶艺品的具体制作过程中,对于此种传统图案的绘制也具有不同的要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先将文山苗族传统图案元素运用在整个陶器的制作过程中进行表现,按照设计者的想法和具体的设计理念进行制作,其次是将苗族所崇尚的文化与文明以及对色彩的喜好等在陶艺品中进行表现。以茶具为例,在传统茶具中,多以茶道、茶文化为主要的表现方式。鉴于陶艺在制作时,其可以运用蜡染的点染方式将图案压印在陶泥上的特点,一些较为复杂的图案展现在陶艺茶具上就显得相对容易得多(见图5)。在烧制的过程中,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为各类问题的克服也提供了有效帮助。文山苗族传统图案的色彩搭配上,以黑、白为主要基调,使用了黄、蓝、红、绿色作为陪衬色对基调色进行调和,这种手法在陶艺的色泽配搭方面也同样可以借鉴,比如在黑色的基调上搭配一些具有苗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图形等,会带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图5蜡染中点蜡法在陶艺制品中的运用

    四、结语

    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和服饰布料的改进,苗族自身纺织使用的麻布早已被市面能够买到的灯芯绒、平纹布、花布、印染布、仿麻布等所代替,传统的蜡染和手工挑花刺绣图案也在逐步被机绣图案替代,传统图形失去了原始的纯朴风貌,原始创造力被削弱和消减,有些图案正在消失。哪怕是现在的苗族服饰再鲜艳华丽,但是从总体上看,原有的来自自然的灵气骤然消失,和谐之美已被打破。严酷的现实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对文山苗族传统图案进行收集、整理、开发和运用,如何在现代文化侵蚀中保留苗族传统纹样和谐与淳朴之美,如何对传统图案进行保护和传承。

    苗族同胞对于自身的情感表达主要依靠服饰和绣品。比如经过漫长的大迁徙运动后,故国的风光、珍禽异兽、夫妻之间的情感、对孩童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均使用符号语言进行记录和表现。但当服饰和绣品面临传承危机的时候,服饰和绣品这种情感寄托的载体也面临挑战。随着文山旅游业的发展,民族工艺品的开发势在必行。土陶在文山有悠久的历史,但仅仅限于酒坛、咸菜坛等民间生活领域,如何提升土陶品质,开发新产品,走进现代生活,是文山本土设计师应该思考的。其中,把文山传统的苗族纹样与文山陶艺结合起来,既可以促进文山民族陶艺品的开发,又可以把苗族传统的经典纹样传承和发展下去,亦可以为现代民族陶艺品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山州统计局,文山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2010年文山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1-06-07].

    [2]云南省编辑委员会.云南苗族瑶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龙光茂.中国苗族服饰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

    [4]熊玉有.苗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