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文化创意产业视阈下的广西壮族服饰

    一、引言

    考古证据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壮族人的先辈就已经出现并生活在广西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多处生活遗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的壮族人口将近1700万,其中,60%以上的壮族分布在广西境内(1)。炎热的气候,充沛的雨量,造就了壮族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也形成了壮族与其生存环境和经济模式相适应的服饰形制。

    很早以前,壮族服饰以其与汉族服饰不同的特点而进入人们的视野。最初是猎奇性记录,如“妇人无不跣者。……裙用百軿细裥,间有紧束以便行走,则为大结以负于臀后”。这是《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三百多年前桂西南左江流域一带壮族妇女的服饰。类似的记录还见于明末清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清傅恒《皇清职供图》这类传世典籍当中。摄影技术发明后,民国时期的人类学者们用照片记录下壮族服饰,现在人们依然能从这些传世照片中看到壮族服饰当年的模样(2)。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壮族服饰的研究形成了四个方向的研究成果:服饰基础资料的采集与介绍,壮族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制作工艺考察,结合民俗、信仰、人生礼仪、文化心理、社会规范功能等多角度、多学科的交叉阐释,壮族服饰的传承与开发[1]。

    文化创意产业(3)兴起后,出现了一些对壮族服饰文化产业进行探讨的文章。一个角度是在讨论对濒危的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保护传承时,产业开发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如陈丽琴在《壮族服饰文化研究》[2]中提出,开发壮族服饰资源,使壮族服饰走上产业化的道路是一条有效的民族服饰文化传承途径。张海彬认为,广西壮族服饰可以采用生产性保护策略进行保护,它可以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服装衍生品的创意与开发、旅游资源等几个方面[3]。在这个研究方向上,研究者们更注重对服饰文化本身的内涵、特点进行阐述。另一个角度是专门的广西壮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探讨,如玉妮的《浅探广西壮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发展途径》[4]等。目前,从文化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