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服饰 >少数民族服饰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文化可持续创业视角下的广西壮族服饰生产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民族地区的人们可以利用自身独特文化(包括“非遗”文化),作为发展经济的资本来发展地方经济。对于具有“活态流变”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被认为是一种更具生命力和延续性的保护和传承方式[1]。然而,在“需求决定了生产和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也不例外”的市场环境中,人们担心在文化商品化后,基于市场导向的产业运作模式带来文化上的妥协,从而损害发展产业所需要的文化基础[2]。美国学者KristenK.Swanson和ConstanceDeVereaux在对美国HOPI印第安人的旅游业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可持续创业”的理论框架[3]。在这一理论中,民族地区的人们利用他们所特有的文化资源作为创业资本,同时,基于文化为核心的原则,选择得当的创业活动并以创业举措维持文化,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活态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双重目标。

    壮族是世居于中国广西的少数民族。广西炎热的气候、充沛的降雨量,造就了壮族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也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和经济模式相适应的服饰形制。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民族服装边缘化、礼服化,制作服饰的材料与工艺大为改变,传统民族服饰工艺的传承陷入危机。对此,人们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文化能够更好地延续。在政策层面,壮族服饰制作技艺在2014年列入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单,并确定了传承人体系,将其纳入法规保护的范畴;在学术界,对壮族服饰的研究形成了服饰基础资料的采集与介绍,壮族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制作工艺考察,结合民俗、信仰、人生礼仪、文化心理、社会规范功能等多角度、多学科的交叉阐释,及壮族服饰的传承与开发四个方向的研究成果[4];在民间,一批持有壮族服饰制作技艺的手工艺人则以此作为资本,从事壮族服饰的生产创业。他们的生产行为既是出自获取经济利益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壮族服饰文化“生产性保护”的探索实践。

    目前,广西的壮族服饰生产已有一定规模。基于市场利益获取的生产活动需要进行经验总结、理论分析研究,以避免单一市场导向的创业模式对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将“文化可持续创业”的理论引入到壮族服饰创业活动的研究中,总结其发展的经验,不仅希望能为壮族服饰文化找到一条更为合适的传承、发展道路,同时也为民族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艺品业等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一、文化可持续创业的理论框架

    文化、可持续性、创业三种现象,或是被分别讨论,或是在旅游领域的研究中被两两并提。据说受到“以前所未有的新方式融合思想”综合概念的启示,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讨论,首见于美国学者KristenK.Swanson和ConstanceDeVereaux教授合著的《文化可持续创业:以HOPI印第安人旅游产业为例》的文章中[5]。在这篇文章里,主要探讨在土著民族发展旅游、制定旅游政策时,如何通过创业方法,将本土文化的可持续性与经济发展的目标联系起来。2014年,两位学者在《在HOPI印第安人旅游政策制定中的赋权、创业及文化可持续性》一文中[6],再就HOPI印第安人旅游政策制定时,如何把创业活动及文化可持续性联系在一起展开讨论。2017年1月,两人发表《一个关于文化可持续性的理论框架———文化可持续创业》[3],“文化可持续创业”的理论框架构建进一步得以完善(1)。

    在HOPI印第安人旅游产业研究的语境下,美国学者KristenK.Swanson和ConstanceDeVereaux对文化、可持续性、创业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他们认为,在传统的创业实践中,人们更为注重如利润、创新等因素;“可持续创业”与其他类型的创业模式有相似之处,但因为它把经济问题与社会、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因而人们认为它是更负责任的创业方式。在这里,创业被用来创造经济财富,推进环境目标和改善社会条件。美国学者KristenK.Swanson和ConstanceDeVereaux提出的文化可持续创业的理念中,较之被强加的、可能改变社区内部条件的经济创业模式,文化可持续创业鼓励采用能够维持和提高社会内部的价值观及传统的创业模式,它主要包括:1.文化是文化可持续创业模式的核心。创业是创造经济财富,推进环境目标和改善社会条件的手段。文化可持续创业通过对创业模式的决策,争取达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目标之间的平衡;2.可持续创业文化聚焦于活态文化,活态文化是文化可持续创业的一个特殊应用。文化可持续创业理念的基础是确定活态文化如何实现社会与文化、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3.文化可持续创业在为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机会时,较之其他的创业模式,不需要或是尽量少地做出文化上的妥协。在这种自发驱动创业模式中,通过对文化角色的定位,文化可持续创业可使文化本身受益。

    在旅游领域的研究中,文化可持续创业与在更大的可持续文化语境中形成的旅游活动相互融合交叉,如图1所示。

  

    图1下载原图

    美国学者KristenK.Swanson和ConstanceDeVereaux的文章中提供了文化可持续创业的理论框架,指出文化可持续创业的基础是确定活态文化如何在社会与文化、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的维度之间实现平衡,未来的研究中应侧重于在学术和实践中实现达到这种平衡的方法,即有必要在不同领域展开实证研究,一是可以对文化可持续创业理论进行验证,二是通过不同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对文化可持续创业理论进行补充完善。这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并与其他许多领域相联系,对它的探讨应不仅限于美国土著民族的旅游产业领域。

    在我国目前的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往往将地方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产业的运作模式应具有传承地方活态文化的功能,如此方能确保产业发展经营的根本。文化可持续创业的方式将经济与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实现文化的自我持续,对于确保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利益具有现实意义。

    二、广西的壮族服饰创业生产

    (一)壮族服饰文化是壮族服饰创业生产的基础

    壮族服饰是由地方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经过长时间孕育出来的文化表征,它是中华文化基因库的一部分,也是壮族服饰生产创业的源泉与基础。壮族服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造型简洁,款式多变。壮族主要生活在亚热带地区,并且要从事户外劳作,服饰款式简洁以便于劳作。但广西境内的壮族在不同大方言区之间、同一个方言区之间的小方言区的服饰款式差别很大,各个地区的服饰之间至今仍保存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2.面料天然,崇尚蓝、黑。传统的壮族服饰采用自纺自织的棉、麻为主,舒适透气。以蓝、黑冷色调为美的壮族服装,既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也有生产力及生活居住环境的因素的影响。

    3.装饰灵动,自然和谐。宋代以前,壮族服饰十分简朴,明清以后,由于生产力发展及受到汉族地区刺绣技术的影响,壮族服饰开始注重采用刺绣、壮锦进行装饰。壮族服饰的装饰图案以取之自然的花草虫鱼为主,它贯注着壮族人民在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的审美诉求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4.活态存续,生机尚存。壮族服饰的存续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纵向上,从秦汉至唐宋,明清到现代,壮族服饰一直发生着变化;横向上,不同地区的壮族服饰,因与各民族文化交融而产生变化。服饰文化是一种活态文化,尽管目前壮族服饰的传承面临困境,但随着民族文化身份认知的加强,壮族服饰生机再现。

    (二)壮族服饰创业生产

    1.壮族服饰创业生产的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都在增长。内部市场指壮族人群对壮族服饰的消费市场。近年来,由于政府重视民族文化的政策导向,壮族身份自我认知意识得到加强,民俗节庆越来越隆重。在这些场合,壮族人会穿着本民族服饰,另外,也有一部分壮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壮族服饰。2015年,广西农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达到236.94元[7],并从2005年起以年均递增10%的速度增长[8]。因此,壮族服饰内部市场需求目前处于增长的状态。外部市场主要是指非壮族人群对壮族服饰的消费市场,旅游市场带来的消费是这一市场的主要部分。2016年广西旅游业综合增加值为2522.8亿元,对GDP的综合贡献率为13.8%,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2.4%[9],旅游业的增长为壮族服饰产业外部市场需求带来增长。此外,政府部门形象定位,服务行业的文化品位提升,人们日常生活服饰审美的多元化等,壮族传统服饰可以发挥的余地会越来越大。

    2.广西壮族服饰的创业模式。过去,广西的壮族服饰大多为农村村民自织自染,自产自销。近年来,一些掌握壮族服饰技艺、熟悉壮族服饰文化的人开始面向市场进行创业。调查中发现,广西壮族服饰的创业形式主要有如表1所列的几种。

    表1广西壮族服饰的创业形式表



    壮族服饰创业者或依托壮族服饰制作技艺,或依托壮族服饰文化进行创业,他们依托不同的市场,采用各不相同的技艺,发展水平不一,形成具有特色的壮族服饰创业模式。

    3.广西壮族服饰创业生产活动特点。一是创业动机不一。尽管都有获得经济利益的意愿,但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并不相同,主要有:(1)需要改善经济状况而创业;(2)善于发现商机者在市场中发现机会而创业;(3)热爱传统壮族服饰文化而创业;(4)拥有壮族服饰技艺者因受政策鼓励而创业。二是差异化市场竞争。广西各地的壮族服饰技艺存在着地方差异性,创业者创业时,所依托的技艺因人而异,产品各不相同,形成差异化竞争。三是存在进入壁垒。壮族服饰技艺的掌握一般依靠家族传承或是人际传承,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熟练并采用这些技艺去从事生产,这为壮族服饰业设立了进入壁垒,也为壮族服饰产品带来了文化附加值。四是以家庭式作坊居多、松散合作模式为主。目前广西壮族服饰产业规模都不大,很多还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采用松散合作模式为主。由于生产组织方式灵活,壮族服饰创业的收益不局限于创业者本人,所有拥有这样技艺的人,特别是农村山区的少数民族的女性,只要参与了劳动,就能获得收益。

    在调查中还发现,所有的壮族服饰创业者都有自已的自媒体,他们会利用其进行产品宣传及其他的营销活动。

    三、广西壮族服饰的文化可持续性创业模式探讨

    在理想的文化可持续创业模式中,文化被置于核心的位置。在这样的创业体系中,文化的地位高于其他如利润、创新等价值衡量标准。文化是人们的创业资本,只有当文化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经济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受益。

    将文化置于核心位置,在广西壮族服饰创业中,首先应当体现为创业者对传统的尊重,他们既是创业者,同时也是壮族服饰文化的守望者及传统技艺的传承者。在从事生产中,广西壮族服饰的创业者会做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或执着于传统绣片的搜集整理,或从事传世壮族服装的收藏,并从传统中汲取灵感,最终呈现在他们的产品当中。创业者虽然也表现出对采用现代机械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向往,但是他们明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从而促使他们对传统技术的传承。

    将文化置于核心位置使创业者即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然能做出有利于文化的决策。创业者们将服饰生产视为一门生意,他们需要从市场获取经济收益,但他们明白,利润不是居于唯一、首要位置的元素,文化的地位高于其他如利润、创新等价值衡量标准,最终能让他们做出有利于文化的决策。同时,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人文内涵能为他们带来额外的价值。有创业者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其产品本身就是小众的文化需求,不太可能会出现大热的市场,依靠产品本身的文化附加值,已能为其及合作伙伴挣到足够的利润,不会为追求利润而盲目的扩大生产。

    将文化置于核心位置,从更深的层次而言,是对文化产品的文化精神内核的理解与延续。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表征,它在构建绚丽的外观形象的同时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由于受传统稻作农耕文化的影响,壮族人民重视与环境的和谐,有着朴素的环保理念。这种注重“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体现在壮族服饰的制作技艺、审美取向及他们对待服饰的态度上。尽管现代服饰面料采用化学染色,色彩变得丰富多样,但壮族服饰创业者在为内部市场制作的服装中,一般不会改变惯用的棉、麻等天然纤维面料来源,植物染就的黑、蓝两色,以及简单而便于劳作的传统样式,他们固守传统文化及与其生存环境相和谐的理念。

    传统的壮族服饰制作要经历棉花种植、纺纱、织布、染色、制作等繁多工序,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依赖自然条件变化如染布时需要阳风及通风等,才能成就一件衣服,因此他们尽量延长服饰的使用时间,对服饰十分珍惜。现代生活及生产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服饰的生产也逐渐变得专业化、现代化,但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用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壮族服饰需要付较高的价格,因而人们仍然对其保持珍惜的态度。人与服饰的关系折射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壮族人对待服饰的态度,在消费主义、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里,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化是文化可持续创业的核心,文化帮助人们识别出创业的机会,激励人们进行文化创业。壮族人群运用传统的壮族服饰技艺,通过产品设计,市场运作,将传统壮族服饰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使其得以活态传承,同时增加少数民族就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文化可持续创业模式中,文化被用作创业的资本,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它需要不断调整、吸收新的元素来适应市场,在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中,使文化变得更有活力。

    结语

    民族地区文化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都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目前的研究一般着眼于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或聚焦于文化保存,或探讨经济建设,很少将几个话题结合在一起进行讨论。只偏于一个角度的研究结论容易失之偏颇,如有观点认为,目前壮族服饰的生产难以适应产业化的批量性和效率性[9]。事实上,壮族服饰是带有文化生活和人文价值内涵独特的文化产品,所出产的成果并非完全是标准化的,简单地采用主流经济学的标准,将“批量性”和“效率性”列为民族服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并不合适。

    民族地区的文化需要保存,但同时,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权利也需要得到保障。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文化可持续创业理论提出以文化为核心,聚焦于活态文化的保存,主张采用合理的创业方式,以达到民族地区在文化、经济、环境目标之间的平衡,它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尽管广西壮族服饰的创业实践还存在管理能力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偏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但它毕竟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及时总结,补充、验证文化可持续创业理论,以应用于指导下一步的文化可持续创业实践。

    在文化可持续创业研究领域,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建立起模型,设立一二三级评价指标,以量化的方式对文化可持续创业模式进行评估。在对广西壮族服饰生产的研究中,如何将文化价值体系纳入到产业政策的制定以保证经济行为可持续发展,并通过文化知识的教育,在少数民族服饰创业者当中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传递,以促进文化可持续创业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志勇.众多专家学者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注重生产性方式保护[N].中国艺术报,2009-02-13(01).

    [2]谭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几点理解[J].江汉论坛,2010(3).

    [3]KristenKSwanson.,ConstanceDeVereaux.Atheoreticalframeworkforsustainingculture:Culturallysustainableentrepreneurship[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7(1).

    [4]廖方容.壮族服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5]KristenK.Swanson,ConstanceDeVereaux.CulturallySustainableEntrepreneurship:ACaseStudyforHopiTourism[J].ArchWoodside,BookSeries:AdvancesinCulture,TourismandHospitalityResearch,2012:479—494.

    [6]ConstanceDeVereaux,KristenK.Swanson.Empowerment.ntrepreneurshipandCulturalSustainabilityintheDevelopmentofHopiTourismPolicy[M].AfricaandBeyond:Art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CambridgeScholarsPublishing,2014:30.

    [7]曾纪芬.广西农村居民收入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70).

    [8]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信息网广西统计年鉴2016[EB/OL](2017-03-10)

    [9]程大兴.旅游业成为广西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EB/OL].(2017-02-27)

    注释

    1本文的“文化可持续创业”理论框架及主要观点见于KristenK.Swanson和ConstanceDeVereaux所发表的英文文章《Atheoreticalframeworkforsustainingculture:Culturallysustainableentrepreneurship》中。作者翻译成中文时,向ConstanceDeVereaux教授进行了请教及探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