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地区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苗族人以针为笔、以彩线为墨,将民族几百年的苦难和迁徙的坎坷道路绣在衣裙上[1]。如今,苗绣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剑河县的雷山苗绣、剑河苗绣、花溪苗绣等。不同地域特征的苗绣展现了不同地域的活态文化[2],苗族民间手工艺人依靠双手传承的宝贵技艺,守护了一方土地技艺的活态精神。其中,苗族背扇,又称“背带”,是苗族地区常见的包裹婴幼儿的“襁褓”,苗族妇女在忙农时经常将孩子背在背上,被视为母体外联结亲子血脉的纽带。通过背扇上的刺绣图案、技法、色彩的表达,反映了苗族地区的文化特性和创造力,并将广博的世界观留存至今,背扇上的图案无论是蕴含美好愿望的植物元素,象征原始崇拜的动物图腾,还是具备万物有灵观念的几何图案,都反映出苗族人民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展现了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