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苗族服装的平面结构和立体着装效果是其一大特色,充满设计的意味。最初由于面料的珍贵、布幅宽度的限制,需仔细规划用布。衣服结构多来自于简单的几何形,主张物尽其用,减少因琐碎裁剪而造成的面料浪费,即便是剩余角料也毫不浪费地装饰在衣服上。古时传统制衣多用减法,甚至可一毫不减(剪),而今日时装之构造更像加法。相比现今的设计,传统造物之道、古老的剪裁方式更具研究价值,通过实物测量分析,将传统服装结构进行解构,相信对今日设计也有不少启发。
一、考察地简介
青山村位于贵阳息烽县青山苗族乡,该苗族支系主要生活在贵阳息烽、塘坝、黑桃坝、冗坝等地,以息烽青山苗族乡为代表,故将此款式命名为“青山式”。这里的苗族自称“mēng”,他称“青苗”。(如图1)为芮逸夫先生1940年1月摄于贵阳市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