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衣冠服饰是古代中原华夏(古代汉族)甚为重视的文化内容,因此,在汉文史料记载中,也往往以衣冠服饰的差异来划分族群。服饰、发式是一个民族习俗中最显明的表征之一。从服饰和发式来看,上古时期,“披毡、椎结,是彝族男子装扮的主要特征”。[1]随着历史的发展,彝族各部的迁徙分化,彝族男子传统服饰出现了地方性和支系性差异。本文从汉文史籍中梳理并窥探古代彝族男子传统装束形象,并梳理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流变情况。
    一椎髻和披毡
    古代彝族男子椎髻最早被汉族注意到。在《史记》中司马迁说彝族先民西南夷“皆椎结”,彝族成为“椎结之民”。“椎髻”又称“椎结”,意为将头发结成椎形的髻。古代彝族男子的椎形髻位于额顶,头上发髻突出一撮如角状前突。彝族先民的椎髻习俗至今仍在川滇大小凉山彝族中延续。
    古滇国的统治民族古滇族是在古代彝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滇国时期,彝族先民就着椎髻、披毡之习。对云南晋宁石寨山西汉墓考古发现的研究,也证实了彝族男子在汉代以前就已经普遍有椎髻、披毡之习。冯汉骥先生认为,乘马的滇族男子,肩上所披之毡有如当代彝族。在他所分析的7组人物形象中:A组自成一类;E、D两组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