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服饰 >少数民族服饰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黔东南苗族服饰鱼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摘要:

     苗族是一个没有通行文字的民族,服饰纹样是苗族人民在生活中衍生出来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寄托,有着鲜明的传承脉络和长期积累的形式变化。其中鱼纹在苗族纹样中颇具代表性,是苗族人民生活习俗的真实写照,寄托着苗族人 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黔东南是苗族最大聚居地,本文从鱼纹在苗族服饰所承载的历史角度出发,通过鱼纹在黔东南的分布入手,对凯里、雷山、台江等地的服饰文化展开深入的探究与阐述。探究了鱼纹在苗族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中 的起源与发展,同时对鱼纹的美好寓意和艺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发掘出黔东南苗族服饰中鱼纹独特的艺术价值。使苗族鱼纹在得以良好传承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新的发展。

    引言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古老民族,可苗族服饰却有着不少寓意独特的表现形式,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延续本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活习性,因而苗族服饰被称为“背上的史书”。鱼纹对于苗族有着特殊的寓意,苗族先民一走万里,一 走千年,在无数次的战乱和迁徙中,死伤不断,这使得苗族人格外注重强调民族的繁衍。先民们多依水而居,以渔猎为生,他们发现自然界中的鱼繁殖能力强,于是将鱼作为繁衍的象征,鱼也逐渐成为了苗族人民崇拜的载体。人们将鱼 纹绣染在服饰中,祈求美好的生活,在一代代活态的口口相传中,鱼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苗族的鱼纹造型独特,工艺精美,色彩明艳,不仅展现出苗族人民独特审美与非凡的创造力,也是苗族古今生活的实际体现。

    但在工业化与商业化高度发达集中的现代社会,传统手工艺与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民族传统手工艺受到现代产品的冲击,传统民族手工艺已经逐渐衰减乃至趋于世人遗忘的边缘;另一方面受现代文化影响,大部分苗族居住地汉化较严重,导致当地年轻人不再穿着本民族服饰,使得苗族传统文化无法得以良好的传承与发展,苗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面临着衰退与消亡。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苗族的历史与文化,苗族服饰鱼纹相对于苗族服饰图案犹如沧海 一粟,但透析出的生命意义、民族精神都是迫切需要保护的。同时过于民族化的鱼纹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只有结合现代工艺将传统图案进行创新,通过运用独特的设计手法,为传统的苗族鱼纹注入新的血液,使鱼纹得以 获得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黔东南苗族服饰鱼纹的起源与发展

    苗族鱼纹的应用与苗族人生活中离不开鱼有关。《山海经》中就有苗族先民“食海中鱼”的记载。而先秦时期生活在“右彭蠡,左洞庭”之间,那时苗族先民的稻作渔捞已经相当发达,在一路南迁的过程中,先民们始终保持着开田种稻,稻田养鱼的生活习惯。

    苗族人民历经千年的战争与迁徙,起初他们的生产力低下,生产实践刚刚开始,他们只能依靠大自然的恩赐生存,而闪电、洪水等自然灾害,使先民们感到自然万物的威胁,他们将这些现象视为是神灵对他们的惩戒,同时使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自然中的一切神秘都是神灵,甚至把某些动物和植物视为神灵,所有事物是可以通过神灵来庇佑的。在长期的迁徙中,苗族先民们依水而居,长期的渔猎生活使之在迁徙中能较好地解决温饱,但先民 们渴望稳定的丰收与富足的生活,便逐渐开始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在苗族先民屡经战乱且迁徙途中遭受瘟疫侵害的情况下,死伤不断,且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情况下,使苗族人民的身体和精神饱受折磨,他们迫切需要足够的人力去从事生产、保卫家园,因此渴望人丁兴旺的苗族先民对生命的崇拜与敬畏也越来越深,先民们发现鱼产卵多,繁衍能力强,随之鱼也成为了苗族先民对生命崇拜的载体和繁衍的象征,他们将鱼纹绣在衣服上来祈祷多子多孙,也祝 愿和期盼民族能够兴盛。而后苗族先民为自身赢得了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他们开始对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生殖崇拜和女性生殖器有关,于是将鱼腹有子寓意女性怀孕,将鱼寓意女性的生殖器,也就是女阴崇拜。在苗族华美的服饰 历史中,鱼纹历经千百年仍十分常见,服饰上的鱼纹是苗族人民对故土的怀念和祖先迁徙的艰辛不易。在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服饰文化里,他们用满载伤痛与美好的服饰,表达着对祖先的敬畏之情,对故土的眷念之意。

    二、黔东南苗族服饰鱼纹的艺术特点

    (一)精神内在


    黔东南苗族刺绣中的鱼纹大多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们把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纹样之中,把对生活的期盼融入到纹样之中,这使得他们的鱼纹也千姿百态、历久弥新。并且苗族鱼纹变形之夸张,在

 丹寨雅灰苗族百鸟衣细节图图



     似与非似之间,颇具灵性。其充分体现了苗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在苗族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鱼纹的寓意也从开始的生殖崇拜逐渐转化为更多、更新的美好祝愿。

    苗族人民的服饰纹样是他们的精神文化,每一件苗族服饰中的纹样都是苗族祈福免灾的心理物化。鱼纹多以组合形式出现,与动物、植物、物品等组合十分常见,例如阴阳平衡的“太极鱼”;象征美好生活的“鱼屋图”;望子成龙的 “鱼龙图”;辟邪消灾的“鱼兽图”;以及夫妻恩爱的“鱼穿莲”等都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苗族人民通过一件件服饰作品,呈现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对万物的敬畏之心,反映出苗族的文化精神。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先生文中曾写道,“在人们心中,技艺往往是比较单纯的,只要有人教,就可以传承下去。但在民间,传承人应该领悟的、技艺背后的精神内涵,信仰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核”。研究苗族服饰中的鱼纹,不仅仅是一门技艺的表达,更是技艺背后的那份精神与信仰。

    (二)图案构成

    黔东南苗族服饰中的鱼纹并没有还原鱼本身的样子,而是将鱼纹抽象、提炼,用点、线、面的形式去表达,有的十分夸张随意,有的结构严谨,造型千变万化,有着苗族独有的美感,从中体现出一种多元化美感的美学思考。服饰整体既表现出突出主体纹样的基调,又与不同纹样完美的相互配合,达到协调统一的整体性。

    黔东南苗族服饰中的鱼纹,构成特征主要有重复构成、对称构成、对比构成。重复构图在百鸟衣中十分常见,鱼的形态、大小相似,整齐向一个方向排列,虽少了一丝生动,却多了些许秩序感。对称构成在苗族服饰的背扇、蜡染服饰中常有出现,通常多为左右对称,对称的鱼纹图案在视觉上更像是互相依靠的男女,画面丰满,装饰性强,活泼有趣。对比构图则是直线和曲线的对比,鱼头、鱼鳞和鱼身由曲线组成,而鱼尾和鱼鳍由直线组成,整体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展现出一种平衡的美感。

    (三)色彩搭配

    黔东南苗族服饰鱼纹用色完全承袭了古代传统,(如图1)所示,大多数鱼纹的色彩十分明快鲜艳,以最具代表性的百鸟衣为例,(如图2)所示,雷山达地地区的百鸟衣,其服饰中全身秀满纹样,其中服饰上的鱼纹颜色鲜艳,在重复构图带来的秩序感中,冷暖色对比,运用绿色、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使鱼纹通过颜色的对比多了活跃之气,在对立中显示出统一性,从而达到了视觉上的完美平衡。而江台地区的盛装中的鱼纹颜色搭配较为深沉,通常以红色、墨绿 、蓝色、深紫色作为搭配,配以堆绣的手法,利用深色调、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对比,浓重与热烈的颜色刺激视觉感受,使鱼纹的层次更加丰富。

    (四)制作工艺

    苗族服饰中的鱼纹,制作工艺主要分为刺绣和蜡染。苗族姑娘从五六岁便开始学习刺绣,她们的刺绣技艺和纹样都是由母亲和外婆对其传承,往往要连续花费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套节日的盛装。苗族服饰中的鱼纹工艺繁多,有平绣 、堆绣、打籽绣、破线绣、贴布绣、锁绣等。其中最为让人惊叹的是堆绣,这种工艺非常耗费人工,主要用在领带、襟边、腰带等小面积的装饰部位上。其三角绸的堆积由薄至厚,最后效果如浮雕一般。堆绣中的鱼纹普遍采用对称式构图,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平衡感。苗族的蜡染也是十分独特,苗族人在制作蜡染时基本不画草稿,她们用指甲在面料上刻出大概的鱼的形状,之后直接用蜡刀在面料上绘画,然后用天然颜料染色、晾干,经热水脱蜡之后再次晾晒。从取料到制作,尤其在鱼纹中都体现着苗族人民的愿望、理想和审美情趣,同时展现着鱼纹的形式美和其文化内涵。

    三、黔东南苗族服饰鱼纹的创新意义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新的科技冲击着苗族手工艺文化的发展,苗族的文化正在逐渐流失,手工艺无法得到良好的传承,服饰文化和纹样也在逐 渐被消退。苗族服饰中的鱼纹,传达了人们真实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苗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与思维方式,苗族鱼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现如今的设计中,鱼纹在苗族服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但往往图案太注重视觉设计而失去寓意,形式大于内容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错误的继承,应将带有美好寓意的传统鱼纹进行传承与创新,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进而通过新的思维,新的手法,新的表达方式,将这些传统图案巧妙地转化为现代设计,为传统图案注入新的血液。

    四、黔东南苗族服饰鱼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一)图案设计在服装中的创新应用


    潘天寿曾经说过,“新,必须由陈中推动而出。接受传统,仅仅停于传统,或所接受者,非优良传统,则任何学术,亦将无所进步”。苗族鱼纹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鱼纹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艺术规范。鱼纹的创新应用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作为一种设计语言,通过辩证的眼光,从时代审美出发,提炼出富有民族内涵的图形,运用图案夸张、变形、抽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设计出易于大众解读的,能够再次融入生活的设计作品。

    1.图案解构在服装中的创新应用

    苗族鱼纹具有质朴醇厚的艺术色彩,运用图案解构的方法,有意识地将原有图案进行打乱重组,形成新的图案和图案组合,图案解构并不是随意拼接,而是设计者按照自己的意图打破固有观念,传达新的视角与思想。常见的图案解构方法有错位拼接、异质重组、同质变形等。异质重组和同质重组都源于广告设计手法,将不同图案置换或将局部图案夸张变形后重组,形成符合现代时尚和审美的新图案。迪奥2013年秋冬高级成衣发布会中,将安迪.沃霍尔早期的画作采用异质重组的设计手段,运用于服装设计中,给人以新奇视觉感受的同时,也通过图案的创新设计,传达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将图案解构手法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使黔东南苗族服饰中的鱼纹得到再次创新、升华。

    2.图案造型在服装中的创新应用

    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黔东南苗族服饰中的鱼纹是十分有代表性的,具有苗族地域特色。在图案造型中最常见的便是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图案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还有综合图案等。对于单独纹样的设计,可以通过提炼、简化、抽象等现代手法进行设计,也可通过对称式、均衡式、发散式的骨骼形式,将鱼纹组合成新的图案运用在服装设计中,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设计师通过对传统文化和设计方法的学习与应用,从而使传统苗族鱼纹通过现代设计手法有了新的美感,继而在很好的保护传统文化的情况下,融入现代设计,赋予其时代崭新的意义。

    (二)色彩搭配在服装中的创新应用

    在服装设计中,色彩常被视为服装的灵魂,色彩设计也是服装设计中美学表达的关键点,色彩表达了人们的心理、情绪,在服装设计中也应更加注重色彩搭配。苗族鱼纹的色彩大多明艳,颜色是从自然中提炼而来,颜色也饱含了这片土地所给予苗族人民的深情。大量地使用绿色、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表达,用色热情大胆,冷暖色的对比使之视觉上体现出均衡之感,颜色虽鲜艳多样,却又充满质朴的秩序感,也将苗族人民充满想象的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将苗族鱼纹的颜色高度提炼,并运用拼接、撞色、对比等手法进行色彩设计,使现代的服装中融入古朴的民族色彩,既能够使服装色彩搭配更具艺术性,又能让苗族鱼纹的色彩搭配更加丰富且有生命力。

    (三)面料与工艺在服装中的创新应用

    面料是服装设计中重要的外观体现,它是整个设计的载体,面料与工艺相辅相成,对面料的选择可以直接决定工艺的运用。将面料进行创新设计,利用面料再造、激光切割、3D打印技术、拼布艺术、法式钉珠等方法获得新的面料,将原 始苗族鱼纹造型运用到新的设计中,创新面料与苗族鱼纹的碰撞,势必会出现新的表达形式和感官体验。

    当然,面料的设计并不是一味选用新的面料去拼贴、使用,而是将适合的,具有美感的面料,有选择性地运用到图案和服装中去。在苗族服饰中面料的运用比较单一,但在局部的鱼纹设计中,苗族人民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将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去装饰鱼纹,单单苗族的刺绣就有十几种,例如锁绣、打籽绣、贴布绣、堆绣等十分丰富。苗族服饰结构简单,但刺绣表达出的肌理感,使服饰更富有层次,百看不厌。在创新设计中,我们可选择的面料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创新面料和工艺,将苗族未曾出现的制作工艺运用到设计之中。结合现代化的生产,使苗族服饰中的鱼纹不再局限于手工制作,而是做出能够大规模生产,真正成为融入到现代人生活之中的设计。

    结语

    黔东南苗族人民在环境闭塞、交通不便、物质匮乏的大山之中,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创造出一件件满载对祖先浓浓的敬仰,对万物皆有神灵的感悟,对美好生活期望的华美衣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灿烂的文化在逐渐消逝,甚至被淡忘。将苗族鱼纹运用到服装的创新设计中,温故而知新,使我们找回了它存在的意义。纹样也不仅仅局限于其固有形态,而是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其提炼、打破、揉碎、重组,以传统精髓为脉络,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现代服装之中,让苗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其特有的艺术形态得以更好的传承下去。即便你置身于科技高度发达的年代,但你依然能够听到他们在讲述心声,置身于他们心灵的深处,直视他们的信仰!

    参考文献

    [1]张永发.中国苗族服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9):175-183.

    [2]钟涛、宛志贤.苗绣苗锦[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1).

    [3]程越渝.黔东南苗族鱼纹图形语言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5):6-35.

    [4]杨文正.苗族服饰文化[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8).

    [5]周梦.从辅助服饰看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女性服饰的相似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7):79-85.

    [6]鸟居龙藏.苗族调查报告[M].国立编译局出版商务印书馆,1937.

    [7]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6.(4):49-63.

    [8]邵宇.贵州苗族刺绣[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9]詹昕怡,刘瑞璞.苗族“交襟左衽衣”结构的节俭设计方法[J].设计,2017,30(21):91-93.

    [10]张圣婷,李克瑜,刘卫.黔东南苗族挑花图案研究及设计应用[J].设计,2017,30(11):75-77.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