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族服饰中的符号语言
1.1典型款式
(1)袍服。袍服是满族服装最基本的款式,后入关,清朝实行剃发易服制度,因此袍服在民间受到推广,而且成为官定的服装款式。民间的衣服结构类似于官定服装,领子的造型为圆领或者立领,衣身比较瘦,偏襟盘扣,袖子为马蹄袖,袖身比较窄,衣服下摆开衩。下摆的语言符号可分为三种:四开衩、左右开衩或不开衩。
(2)褂。满族人为了便于骑马涉猎,将袍服外面常穿着一种褂子称为马褂。马褂的基本符号领子为圆领,衣襟为对襟,袖子的长度到肘部,袖子比较瘦,袖口为平口。马褂在官定服饰中有两种,主要根据衣服的长度和衣服上的纹饰加以区别。其中一种衣服的长度较短,一般到腰部,衣服的材质为黄色绸缎因此被称为黄马褂,象征着职位和恩宠。另一种则为衣长较长,直到膝盖以下的礼服褂,前后纹样为圆型结构的的龙纹样式,是官阶级别的直接体现。皇帝所穿的服饰为皇帝所穿的被称为衮服;前后施以补子,被称为补褂。
(3)马甲。马甲也被称作“背心”或者“坎肩”。常穿在袍服的外面,为无领、无袖,衣长较短,仅到人的腰腹部,衣襟有多钟款式,比如琵琶襟、一字襟、对襟直翘、大襟、人字襟等。一字襟是马甲中最典型的符号语言,通常也被成为“军机坎”,满语常叫“巴图鲁坎肩”,穿在袍服外面,多用纽扣连接衣片,即一字襟的位置和两侧腋下均用纽扣系结,便于穿脱。
(4)领衣、披肩领。满族服饰中雨服为连身领子,除此之外领子都是单独外加的,例如袍服上外加的硬领,在面料上春秋季选择湖色的锻,纱为夏天所用,皮毛和绒为冬天所用,而在丧者时用黑色布料。在硬领之下常连接领衣,分别在前后连接,有的和牛的舌头很像,因此被称为“牛舌头”,领衣是在外褂、旗袍的里面穿着,穿着时露出里面的衣领。“披肩领”也称为“扇领”、“大领”等,形似披肩。
1.2典型色彩。
满族服饰比较尚蓝,尚白,这与满族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有关系。清代八旗制度中的旗色为黄、白、红、蓝,而在民间服饰中和官员服装中也常见这种颜色的倾向,排除民间和官员服饰色彩的禁忌,服装色彩因为每个人的审美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流行趋势。玫瑰紫流行于乾隆年间,深绛色在乾隆末年;嘉庆年间尚用秋香色,泥金色及浅灰色在冬季非常流行,夏季则为棕色、天青色。
1.3典型图案。
满族服饰图案中最为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皇室图案,一种是官员特定的对比民间服饰图案较为丰富,清朝在沿袭前朝制度的基础上融合了本民族的情趣和审美倾向。龙蟒纹一直是权利的象征,而在清朝一直被沿袭,在《会典》中关于龙蟒纹的使用对象有着明确的规定。在官员服饰图案中常见“补子”图案,表示官员的等级差别。
2满族服饰的文化符号
2.1地域特征及民族文化。符号有识别和交流这两种基本功能,服饰形制的差异反应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例如南衫北袍。
满族服装中在款式上衣服比较紧身,袖口比较窄,东北冬季寒冷,因此满族人常戴皮帽,间接反映出符号中的所指部分,体现了符号的功能性。又因满族人常骑马涉猎,因此服装的保暖性很重要。
满族服装中的箭袖、套裤等元语言直接体现满族人民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袖子的符号元素为箭袖,挡住手背防止在涉猎时手背受伤。套裤避免了风寒对腿部的伤害,轻便保暖的靰鞡鞋便于林地穿行;上翘的尖头靴免于行动等。服饰上所指了民族丰富的文化,体现了生产生活智慧经验的积累。在色彩上满族尚白、蓝等。长白山秀美的景色,孕育了满族服饰颜色的浪漫情怀,体现满族信仰自然崇尚自然的民族情怀。民族服饰的交流功能传达出民族精神与本民族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地域和气候因素孕育了满族人民粗狂豪迈的民族性格和拼搏自强的民族精神,也造就了满族服饰独特的特征风貌。因此满族服饰轮廓造型清晰、在细节上线条硬朗,色彩比较质朴,直接反应了本民族的心理。
2.2阶级区分及礼仪教化。
随着人类社会阶级的产生,衣服不再仅仅具有遮体御寒的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统治以及礼仪教化的功能。在满族服饰中可见,贵贱等级区分,礼仪教化。
龙纹代表了皇权也表达了民族对图腾的崇拜,龙纹是满族服饰的所指,而能指象征皇权,图腾崇拜,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室其他人员可穿“蟒纹”服饰,但是绝不可以穿着“龙纹”服饰,“龙纹”为皇帝服饰专有,不可侵犯和僭越。补子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很多,形式上分为圆补和方补,反应皇族与官员、主仆等级。纹样中的鸟禽以及兽类代表了官员等级,反应了符号的识别功能,其间传达出身份等级的差别体现符号交流功能。
3总语
随着各国对文化本土化的重视,发挥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又能和世界其他国家文化和谐相处,这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满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自身典型的文化特征,从符号学视角下来看满族服饰元素是符号的能指,而民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是符号的所指。深入挖掘满族服饰文化元语言,分析满族服饰文化符号,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力群.产品语义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曾慧.满族先祖服饰的发展演变(下)[J].辽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邓启耀.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