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人问起,哪个省份少数民族最多,大家都会毫不犹豫的说云南。是的,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共有26个少数民族,佤族就是其中之一。
佤族文化篇
佤族共有人口35.1万人,其中云南有34.7万之多。佤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沧源、西盟、孟连、澜沧、耿马县、镇康、双江等县。佤族的先民在先秦时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代称为“望蛮”、“望苴子”、“望外喻”;明代称“吉刺”、“哈刺”;清初称“卡佤”等。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方言。佤族民间文学丰富而优美,沧源岩画十分有名,是佤族艺术的珍品。
佤族善于雕刻。在佤族村寨中,处处可见雕刻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佤族崇善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西盟地区的男子用黑布或红布缠头,上身穿无领短衣,裤子短而宽,喜欢赤足。青年男子身佩长刀,劲带竹藤圈,头戴银箍,身挎背带,显得威风凛凛。他们喜爱装饰品,耳朵穿孔戴大圆耳环,手戴银镯银链。
佤族女子多留长发,饰以银质发箍,披肩的长发上常用马尾制作的发网网住,发网上饰有银珠。女子着黑衣、红裙,上衣十分短小,盖胸露腹,无领、对襟、短袖。裙子过膝,常以红色为底,间有黑白绿条纹。耳悬银质大耳环,银环一至三个不等,项带两三个银质项圈和若干彩色珠料,再配上两三个鸟骨或贝壳制成的项链,五光十色,特别耀眼。裸露的腰部缠绕若干竹圈藤圈,染成红或黑色,有的还雕饰有很多花纹。手臂戴两三个竹圈银圈,手腕配银镯两只,小腿缠竹藤圈数围。
佤族热情好客,客至以水酒相敬。佤族男女普遍纹身,男子多在劲下、胸前、脊背和四肢绘刺花鸟、牛虎图案,女子则在劲下、胳膊和腿上绘刺各种形状的花草。佤族人还喜爱歌舞,常见的舞蹈有“圆圈舞”、“甩发舞”、“春米舞”等。逢年过节,佤族群众会自主的聚到一起歌舞三天,他们唱的调子很多,主要有以《木鼓调》为主的哀歌,以《贺新房》为主的喜歌,以《芦笙调》为主的欢歌,根据不同的场合唱不同的调子。
佤族美食篇
佤族喜欢吃辣椒。如若缺少辣椒,再好的菜也嫌美中不足。酸竹笋、臭豆豉粑粑,也是他们最喜爱的。每年夏秋季节,每个家庭都要腌制几罐酸笋子。把笋子削成薄片或切成长条,塞进罐内密封即可。一年四季都食用酸笋,尤其是煮鱼、煮螃蟹、酸笋更是少不了的佐料。
在佤族饮食中,水酒、鸡肉烂饭、蘸水稀饭、绿豆菜、小黄散叶汤是最有民族特点的。
1、水酒
水酒是佤族人酿制的一种低度酒,由于营养丰富,加之清冽甘醇,口感舒适,所以佤族人最喜欢饮用,也是招待客人的重要饮料之一。逢年过节,烧酒可以没有,但是水酒是无论如何也少不得的。
2、鸡肉烂饭
鸡肉烂饭佤族称之为“每押”。其制作方法是用杀好的鸡,先连皮烧黄,然后再煮,同时放米、酸笋子、盐巴、辣椒、花椒等物。当米要熟透时,把鸡拿出来,用手撕下肉。撕好的肉连同准备好的葱、茴香籽面、大蒜、香蓼、薄荷、阿佤芫荽等佐料一起放进锅内,盖好锅后再焖少许时间,然后启盖用勺子搅拌数次,这样,鸡肉烂饭就做成了。这种烂饭除了味道香美之外,还有易消化、营养丰富等特点,是颇受其他民族所称道的佤族食品之一。
3、蘸水稀饭
蘸水稀饭佤族称之为“每最”。其制作方法是:用新鲜的白菜、青菜、南京豆、筷子豆等放上少量大米,再加适量的食盐掺和煮熟。再将用火灰焐熟的豆豉粑粑、火烧辣椒以及生姜、大蒜春碎,芫荽及葱切好,放在大碗内,用开水冲泡,稍凉之后即成蘸水。就这样稀饭蘸着蘸水吃,既清香可口,又略带刺激,很能增进食欲。
4、绿豆菜
绿豆菜是佤族最有特点的食谱之一。其做法是:先浸泡绿豆,淘洗后再煮。尚未沸涨之前不能搅拌,避免夹生。水涨后,放入腊牛肉、腊猪脚或腊猪肉。待豆子煮透,再放入酸腌菜,稍煮片刻,将锅抬下,把汤倒出来留渣于锅内,再放生姜、芫荽、葱、蒜等佐料,用勺子将绿豆搅烂,再放盐巴及辣椒,这样,一碗香喷喷的绿豆菜就做好了。
5、小黄散叶汤
小黄散叶汤是用煮绿豆的汤加工而成。采集小黄散叶是在每年的冬春季节,这时小黄散正开花,其叶的药力最好。采的时候要连枝采下,然后成捆放在炕笆上烘干。加工时先把绿豆汤放进锅内,用手把火灰焐熟的臭豆豉粑粑及火灰烤黄的辣椒揉碎,再加酸笋子煮,汤煮开之后再放用火烤黄的小黄散叶,少许时间即可抬下食用。小黄散叶汤不仅可口,而且促消化,增食欲,所以,佤族称这种汤为“达丁别”,意思是使人饭量大增的菜。
好了,佤族的民族文化和美食就介绍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佤族的美食确实独具风土文化风情,有机会的话,吃货朋友们大可一试,亲身体验一下佤族的热情和他们不一样的风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