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服饰 >少数民族服饰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土家族的绣品,带你领略土家族的风土人情!














土家族是分布在我国湘西、鄂西、渝东南和黔东等地的一个少数民族,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土家族地区地处深山,长期以来处于原始封闭状态,民间习俗多保持着固有淳朴古风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土家民间服饰及床上用品便是一朵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之花。

土家民间服饰及床上用品主要工艺有刺绣、挑花、彩织等,其内容一般取材于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而更多劳动妇女创作的绣品,却是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凭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而设计、制作的。她们将一些象征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图案绣于衣物、头巾、鞋帽、枕头、床单之上,用来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在土家语里,“西兰”是指铺盖,“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特指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土花铺盖自古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并将它视为智慧与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

关于“西兰卡普”的起源,史籍中可见零碎的记载。《后汉书·西南蛮夷传》所说哀牢夷“织文革绫锦”的“兰干细布”,就是土花铺盖的前身,称“武陵蛮”有着“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的习尚,“武陵蛮”就是古代对土家人的一种称呼。土家族长于织作的悠久传统一直保留下来,直到改土归流前后,不论男女还保持着“喜斑斓服色”的习俗。一般文献上对于土花铺盖给予了诸种不同的名称:清代同治年间的《龙山县志》云:土锦“绩五色线为之,色彩斑斓可爱。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永顺府志》云:“斑布即土锦。土人以一手织纬,一手用细牛角挑花,遂成五色”。所谓“岗巾”、“土锦”以及“土绢”、“岗锦”等皆指土花铺盖。

土家服饰主要款式是大衣大袖,满襟,裤子腰大,裤管短,衣料多为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俗称“家机布”。服饰图案以棉纱为经线,各种颜色的粗丝、毛绒线为纬线,按图案巧妙配色,手工编织、挑绣而成。服饰喜宽松,简洁,重喜色。它质地厚实,经久耐用,色彩鲜明,大方美观。

土家服饰体现了古朴的原始意味,充满生活气息,再现了人类朴实的情感。土家族绣品图案的色彩鲜明热烈。在色彩搭配上颇有讲究,土家民间就有“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三字歌诀,表明了土家绣品色彩对比强烈,喜用黑白衬托钩提。各种钩状、锯齿状、梳齿状、缝合状、连锁等边饰,加上各种多角形的小花作为点缀,又以黑色衬底,以白色镶边。于是,主次纹样由于黑白的衬托而显得既是界限分明,又是连成一体。二是喜欢用暖色,大桔黄之类为基调,用于主要部位,具体配色又是变幻无穷的。土家绣品的图案纹样包括了自然物象图案、几何图案、文字图案等,其几何图案占有较大的比例,一些取材于自然景物的图案,为便于彩织而使用方形、三角形、直线等组成的几何图形。

土家族姑娘准备出嫁时,不仅要亲手绣制各种绣品,还要用木制织机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

土家绣品是土家族婚俗中的主要嫁妆,客观上是女家经济地位的标志和女儿有无教养的凭证,在受人观赏的嫁妆行列和任人品评的新房陈设中格外引人注目。因此,土家妹子出嫁时,新娘父母以精美的土家绣品陪嫁为荣,新郎家也以此来推测新娘针线活的巧拙贤愚。“谁家闺女好,绣工见分晓”。自古以来,人们就是以绣品的优劣,来品评姑娘是否心灵手巧。在土家地区,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至今。

在现代艺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家绣品仍以其原始的美感和独特的意蕴,使人们热衷于欣赏它、喜爱它,使之成为一种热门的收藏品,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频频亮相于各种展览会上。

土家绣品之所以吸引人们去欣赏,是因为它孕育了原始意味的、饱含生命力的美感,再现了人类朴实的感情。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