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八月节”、“团圆节”。中秋节的来历,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与先民对日月星辰的崇拜仪式有关。“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但直到唐代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据《新唐书》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这天,各地人们主要存在赏月、祭(拜)月、吃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