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端午节起源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五”“端阳”“重午”。《荆楚岁时记》云:“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划船竞渡,是为救他。”端午这天,人们包粽子,喂江中鱼,以防鱼吃屈原身体;戴香包、抹雄黄、门窗插艾叶是为“避邪”。唐宋以后,端午被规定为传统节日,朝廷常给百官以赏赐。

  端午节起源又有一说与屈原投江无关,2012年6月19日《读友报》载:先秦时代,认为五月为“毒月”,五日是“毒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为重。古代认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