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仅盛行于汉族居住地区,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居住地也同样有此风俗,而且还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民族特色。
贵州、湖南居住的侗族,在端午节前一天,妇女要上山采集草药,回家煮成香汤洗涤身体和头发。‘洗完后,主妇走上竹楼,恭恭敬敬地包制粽把(粽子)。包粽把时,禁忌成年男子上楼。到了节日这天,家家都在祖先的牌位前供上曹蒲酒,在祖婆的牌位上用粽把敬奉。妇女在小孩头上缠上曹蒲叶,额头上用雄黄酒画“王”字。屋里屋外,用小椒和葛蒲熬的水喷洒,还要做雄黄大蒜油浇洒在要吃的菜肴上。沿河湖居住的侗族人有划龙船、赛龙舟的习俗,在山区居住的则有上山挖草的风习。
在瑶族居住地区,每逢五月初五,男女老幼要到河边去洗冷水澡,或用早晨从山上挖来的章药熬成汤来洗澡。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延年益寿。另外,瑶族还有端午节供花王的习俗,以析求保护五谷;喷洒雄黄酒,以防虫蛇;吃糯米把,门上挂艾叶。
朝鲜族在端午节多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比赛,以荡秋千、摔跤为主要比赛项目,现在增加了足球、排球、乒乓球及田径比赛项目,使端午节体育运动内容更丰富了。饮食方面,有做艾糕、蒸饼、做小豆包的习俗,喝首蒲酒或浊酒(米酒),以避邪气。
达斡尔族在端午节各村要集体摊钱买猪祭大庙。先将一部分猪肉煮熟,供献庙祀后,大伙在一起吃手扒猪肉,其余的生肉分给各家各户。主办者每年按户轮流主持。主持者有权享用猪头、下水等。此外,在端午节那天,天刚亮时,到郊外山上采艾篙,回家插到窗棱和箱柜上,人们还用艾篙塞耳朵,认为这样可以驱虫,一年之内不受虫咬。给小孩戴花,室内挂纸葫芦。按习惯,这一天一吃“韭菜合子”。
仫佬族在端午节,由鬼师领着,两个人抬着纸船到田间去,鬼师念经巡游赶虫,以祈求禾苗茁壮。另外,节旧期间,还要用茅草包制一种形式特别的三角形粽子,并把这种棕子赠送给嫁出的女儿和外甥。家家户户门上插曹蒲,有的妇女头上还插一枝,以避邪驱灾。
毛南族过端午节,在粽子里放姜片,认为这样食用后可以防病。端午那天用雄黄拌酒喝,说是能防百病,还把此药酒点在小孩的额头上,认为这样以后不会“伤风感冒”。这种酒是雄黄酒,只是不加阳光曝晒。这一天还要挖草药泡水洗身,说是能防病;端午节时大门上挂香佛叶,认为这样做百病不会上家门。总之,一切风俗都与防病健身有关。
端午节是土族进行射箭比赛的节日。箭手所用的弓是牛角弓,箭是木杆铁链,箭尾带有羽毛。比赛以击中靶子次数多寡定胜负。比赛结束,全村女歌手汇聚在村口拦住各箭手的马头,高唱“花儿”欢送,箭手们也以“花儿”歌回谢。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苗族在农历五月初五过“龙船节”,也称“龙舟节”。节日期间,除与汉族一样举行龙舟竞渡比赛外,还要举行跑马、斗牛、踩鼓和“游方”等娱乐活动。男女青年在芦笙、唢呐、竹笛、芒筒、月琴、木叶等乐曲的伴奏下载歌载舞。在这一天,出嫁的姑娘要带上鸡鸭、粽杷回娘家探亲。整个节日,苗家人通宵达旦地喝着、唱着、跳着。除龙舟赛之外,还有赛马、斗牛、杀猪、宰鸡,人们喝着清醇的糯米酒,热情地款待远方的客人,共祝人寿年丰。
在贵州台江、施洞、松桃等地居住的苗族,五月初五有过“龙船节”的风俗。
关于龙船节在这一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许久许久以前,贵州东,南部的清水江边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有一条恶龙霸占了这泓清波,常把痛苦留给苗家渔人。渔人中有一位正直勤劳的老人,叫故亚。他自幼生长在清水江边,非常会捕鱼。有一年五月,正是水涨鱼肥的时节。故亚带着邻居家青年到江里捕鱼。邻居青年在船尾撑船,故亚在船头撒网,鱼儿很快就装满了船舱。就在他们准备返回的时候,一股白浪卷走了那个青年。为救这个青年故亚跳进水里,追踪到龙穴。只见青年已被恶龙咬死,龙头正枕着青年的尸体。故亚像疯了一样游出水面,回家取来了火镰、火石和开山大斧,重返龙穴,点起熊熊大火,把龙穴烧成一片火海。大火烧了九个昼夜,恶龙被烧死,浮出水面。故亚用斧子砍龙肉,足足砍了四天四夜,才把三里多长的龙身砍完。故亚把砍下的龙肉分送给乡亲们。乡亲们感谢故亚为民除害,纷纷端上米酒,带上粽把,前去向故亚道谢。从那以后,清水江就太平无事了,苗家得以安居乐业。也就是从那以后,苗家年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在清水江上赛龙舟,纪念那位善良勇敢的老人。
在端午节这一天,苗家男女老幼,都穿上自己最心爱的节日盛装,倾寨出动,涌向清水江边。立时清水江筑起了一道五彩缤纷的人的长堤。年轻的姑娘们,挽着高高的发髻,佩戴银晃晃的头饰、项圈、耳环、戒指,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像是长堤上开出的朵朵银花。快活的人们吹起了芦笙,唱起了悠扬的歌曲,跳起欢乐的踩鼓舞。笑声、歌声,一直冲向蓝天。
这时,村村寨寨的龙船划过来了。独木凿成的龙船前,竖起一个大大的龙头,红绿彩绸把它装扮得神采飞扬。龙船的首领—老鼓手坐在船头,精神抖擞,他们要用鼓声带领龙船,一争高低,龙船的小锣手坐在船尾,天真爽朗,他们要用锣声催动龙船。三四十个挠手,精壮威武。他们是各村各寨的骄傲,胜利的希望就在他们身上。枪声一响,竞渡开始了,几十只龙船一齐冲出去。船头撞破平静的水面,船桨打起雪白.的浪花。桨手们各个奋力地划着,齐声喊着号子,步调一致的划着。江边一片呼喊,助威声此起彼伏。江上岸边,岸边江上,一时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祈福禳灾,节日的习俗源于一个神化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天帝派人扮成卖油翁来到凡间体察民情。卖油翁沿街叫卖:“一葫芦二斤,两葫芦三斤”。这时,人们争相购买,只有一个老者不但不买,而且还告诉卖油翁他的账算错了。油卖完了,卖油翁私下对那个老者说:“你是个好人,今晚上瘟神要降灾,你在自己家的房檐上插些艾蒿,就可以躲过瘟灾”。老者听后,连忙挨家挨户告诉了所有的人。结果晚上家家插上了艾蒿,瘟神无法降灾,人们都得救了。满族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清晨的露水洗脸、头和眼,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据《金史》记载,在辽代,每年五月五日举行盛大的拜天之礼后,便要举行“行射柳、击球之戏”。在拜天之礼结束后,在马球场上,“插柳于球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模簇箭射之。”“既断柳又能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为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水族在端午节时要举行赛马活动。赛马活动在专用的马道上举行。赛马之前,各村都要推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身着崭新的长衫,头戴毡帽,骑上披红挂彩的马沿马道先走一遍,称为“开道”,表示吉利。骑手们在比赛之前先表演腾空跃马等高超的骑技,将赛场上的欢乐气氛调节一番方才开始比赛。水族传统赛马不是以速度快慢取胜,而是要比马的耐力,比骑手精湛的骑艺。
贵族的布依族在端午节时有打格螺的习俗。格螺一般用青铜木制,也有用牛角制成。格螺的形状颇似漏斗,上圆下尖,上端圆形的盘顶厚2至4厘米不等,便于用鞭抽打旋转。格螺大小不等,做工极为精细。格螺面上染上各色的点和线。打格螺时,彩影飞旋,似彩花朵朵。布依族的格螺比赛有比凶、比久、比快三种形式。比凶:以撞倒别人格螺者为胜;比久:在比赛时,发旋后限定抽打的鞭数,以后停转的一方为胜;比快:向坡上方抽打格螺,看谁先将格螺“活”着亨丁上坡,以格螺不“死”或“死”的次数少者为胜。
在端午节,畲族、京族有祭祖的风俗,土家族有敬秧神、土王菩萨的习俗,锡伯族有叼羊、赛马的习惯,赫哲、蒙古、鄂温克、那伦春、回、满、裕固、羌、彝、白、哈尼、拉枯、纳西、普米、布依、水、讫佬、壮等族也都有各种风格各异的习俗,由此可见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