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节日 >端午节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一日起,家家户户门上插菖蒲、艾枝以除祟,洒雄黄酒于地以制“五毒”(蜈蚣、蝎子、壁虎、蛇、蜘蛛),室内点长香驱杀蚊蝇。小孩挂香袋(用红绿丝线编织,内装樟脑等药物),头上搽雄黄。人们认为端午节预示暑夏来临,疾病也开始流行,因而,饮雄黄酒或者涂雄黄酒能避邪,驱虫。亲朋之间互以粽子、包子、蚕豆、茶蛋、糕点等相赠送。

  (南昌)五日,以雄黄涂小儿额及两耳,避虫。捉小儿爆火,无腹疾。

  (安义)端午,馈角黍、涂雄黄、泛菖蒲、悬艾叶。

  (新建)五月五日早设聋酒,具角黍,门悬蒲艾。

  (南康)捣雄黄和酒,饮以辟毒,饷角黍相馈。

  (萍乡)萍俗五月朔早,晨曦方出,一般小儿向母索钱,趋购麦包与角黍(俗名包子与粽子)。盖萍俗是日以面包与角黍为要品,售包子、粽子之斋铺,至五月朔方开市,且开笼之包棕较后出者为大,故小儿赶前往买。城内店户,乡村居民,亦复争先恐后,购之馈送亲友……各家早膳时,将粽子、包子、腌蛋、大蒜各物置于桌上,合家大嚼。饮雄黄酒以解毒,悬菖蒲艾于门前,并于屋角遍洒雄黄,谓能驱邪。

  (宜春)五月五日,早设开聋酒,具角黍,门悬蒲艾。

  (分宜)端午节,家家户户晨插新艾、菖蒲于门首,啖角黍,饮雄黄烧酒。惟端午节食角黍、面包,此为特别,非日食常品。

  (广信府)端午以彘肩、角黍相馈,挂艾叶,饮蒲酒。

  (德安)端午,插蒲艾,啖角黍,和以雄黄。

  (乐平)端午……面涂雄黄以辟邪,晨起,饮菖蒲、雄黄酒以治聋。余酒遍洒堂室以禳毒。作角黍祀祖先,戚友相馈。

  (安远)端阳日,各家插艾,饮蒲酒,裹米为粽,以相馈送。

  (金溪)端午日,悬菖蒲、艾叶于门,饮菖蒲、雄黄酒,食角黍,并相馈遗。

  (广昌)端午,以蒲艾、葛悬门,啖角黍,泛蒲觞,龙舟竞渡。

  (上高)端午日,民间门户插艾、解粽、饮雄黄酒。

  (崇义)端午,书门符,悬艾虎,以糯米为角黍,相馈遗,饮雄黄、菖蒲酒以辟瘟疫。

  (万安)端午,戚属互以角黍、面、扇等物相馈,饮雄黄酒,儿童以雄黄少许涂头面。

  (赣县)捣雄黄和酒而饮,皆避毒也。

  角黍,即粽子,一般用粽叶或竹叶包裹,种类有碱水粽子和包馅粽子。江西的粽子,米质香软,分咸、甜两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后作馅,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除粽子这样的应节食品之外,像在萍乡以及安义等地方,还有吃包子和蒜的食俗。

  (安义)端午……晨食角黍、包子、蛋、蒜等,名之“开聋”。

  《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瘦积肉食”之效。同时还要煮许多茶蛋和盐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染成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兜起来,小孩挂在脖子上,意味着祝小孩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