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湖南有些地区把农历五月初五称“小端午”、五月十五日称“大端午”。“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五日为天中节,亦称‘地腊’。”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菱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人们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a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食用。晋代棕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据《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a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咦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粽子品种增多,米中多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粽子开始用作交往的礼品。唐代的粽子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其用米“白莹如玉”。《荆楚岁时记》记载:“唐时岁节有丸子粽,百索粽,角粽,锥粽,简粽,秤椎粽。”一宋朝诗人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诗句表明果品人粽。

斗百草

  方志记载湖南端午节有“斗百草”习俗。《善化县志》云清代长沙一带孩子端午节玩“斗百草”游戏,《兴宁县志》进一步记载“童女或绣罗为香囊佩之,童男或斗百草为戏”。湘西苗族少年盛行端午斗草游戏,苗语叫“打楚”。斗草游戏方式不尽相同,儿童最常采用的方式是比较草的韧性。具体玩法是,让两草(或花茎)交叉,两人各捏草之两头,用力拉扯,直至一草被拉断为止,以草不断的一方为胜。苗族少年的玩法是,先把“巴茅草”叶子割下来,再将叶茎与叶面分开约一寸,把巴茅草的叶茎放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间,分离出的两边叶面放在大拇指下方,右手拉住叶面,用力往身后拉,叶茎就自然向前飞去。有两种比赛方式:一是比射远,谁远谁赢,多为儿童妇女玩;二是比射准,多为少年玩,比较容易是瞄准靶子比赛,谁准谁赢。最为高难的比赛是一方射出叶茎,另一方马上瞄准叶茎射去,射中为赢。

  据考斗百草游戏又称斗草、斗花,古来有之,起源甚早。清人翟灏《通俗编》卷三十“斗百草”说:“申公《诗说》以《苤首》为儿童斗草嬉戏歌谣之辞,则周初已有此戏。”唐刘禹锡诗句有“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斗百草也是汉朝妇女爱玩的游戏。据《清异录》卷二载:南汉后主刘银喜春深时节令宫女玩斗花之戏:每日凌晨开后苑让宫女到苑中花园采摘花草,过不多久由后主号令同时回宫,锁上园门。吃罢早饭,让宫女们集合于殿中互比所采花草品种的多寡,输者判罚。每天各大门由宦官把守,宫女出人都要搜身、核对姓名,以致当时人称“花禁”。

  梁朝宗,《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可见南北朝时期的端午节,民间百姓有斗百草习俗。

悬艾

  古俗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儿童悬“百岁索”于颈、臂等处保百岁无灾。俗信百草中的艾草、菖蒲等可编为“人”字形钉于门上攘除毒气;人们在郊野采集百草的过程中,娱乐式的斗草游戏很自然地发生和流行起来。《事物纪原》说:“竞采百药,谓百草以0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头戏。此俗早在战国时代存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争相竞渡,娱神、乐人兼而有之。《溪蛮丛笑》记载宋代辰州有“蛮乡最重重午,不论生熟界,出观竞渡,三日而归,既望复出,谓之大十五。船分五色,皂船之神尤恶。去来必有风雨。一月前,众船下水,饮食男女不敢共处”。“自初一至初五,龙舟竞渡,相传为拯屈原云。龙舟竞渡,鼓噪中巍,千挠斗捷,观者男女杂沓,坠洱遗簪。习一时嬉戏。”

  一般认为,端午龙舟纪念的是屈原,如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一“端午上”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称:“屈原,楚人也,遭谗一不见用,以五月五日投泊罗之江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白日见一士人,自云三间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每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械树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反复见原感之。今世人五月五作粽,并带五色丝及糠叶,皆泪罗之水遗风也……用孤叶裹角黍投之江中,以吊三间,龙舟竞渡亦沿楚俗,自五月初一,至‘端午日’止。”“坊市造龙舟竞渡,俗谓屈原以此日沉泪罗,人竞以舟揖拯之。”“沿河有龙船竞渡之戏。《隋书·地理志》: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泪罗,士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度之戏。其迅揖齐驰,掉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然而沉陵流传千年的苗族古歌《漫水神歌》则对其划龙舟的动因有不同的解释:“人家划船祭屈原,我划龙舟祭盘王。”

  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龙舟竞渡气氛就已经提前到来,湖南许多江河边即战鼓催人,村民欢聚演练。泪罗江的龙舟竞渡在比赛前要举行传统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船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睛)。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泪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沿江造龙舟竞渡,击鼓催挠,争先为能。”

  湖南各地竞龙舟,经常引出争斗,所以,历代地方官府都曾有禁令不许比赛。“沿江有龙舟竞渡之戏,尤盛于安江一带。各村共构亭藏船,长数丈,三十六舱排坐七十余人。有自五月初十起者,有自十三起者,至十五日止。岁有社饮,兴酣则争先恐后,多有斗殴损命及堕水死者。”“至今竞渡,是其遗俗。惟永俗竞渡,必彼此争斗,至死伤不恤,且讳言其死,恐里人笑其不胜,亦大惑也。康熙间,太守刘公道着禁之,其风遂革。”“往往斗伤至死。近严禁之,虽有龙舟而不竞渡。”“而凶顽角胜,落水受伤,两相斗殴,几成命件重案0甚至同治四年,霆营叛匪,窥探虚实,越日由枚县突至,反责以忘武备而事游观、城厢内外尸骸枕藉相望,咸丰以来兵焚之害,莫甚于此。”“近水居民多为龙舟竞渡之戏,近以争斗酿巨案,官厉禁之。”

禳灾

  古之民间俗信认为船可禳五月恶月之灾,故而平江县“或造纸船,游闹街市,谓之‘送瘟”’,岳阳“或编苇为船,肖龙形泛之,谓之‘送瘟”’。清末及民国时期,道士率民众于夏季抬彩轿,内置龙舟模型,敲锣打鼓,沿家唱说道词,主家置水盆,让其镶灾,覆水“开船”,将灾劫载去扬州,谓之“划早龙船”;南岳多高山而无江河,百姓便自制自作独特的早龙舟,“端午前后,或道或巫为纸船,若龙舟状,首尾系锣一,鼓一,至人门首击且唱,谓之‘收瘟’,妇女竞以米投之”。“旱龙舟”是用普通的竹子和彩布制成船状,人站在中间系于身上,一边划桨一边行走。此比赛不比速度而比表演水平。参赛者浓妆艳抹,边划船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

抢标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被贬到朗州(今常德)任闲职,写下过著名的《竞渡曲》记载其所见的沉湘之间龙舟盛事:“沉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揖从此起:杨抨击节雷闻闻,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动,??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寨翠岭,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徐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m。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总之,湖南各地的端午节欢乐景象盎然。兹以凤凰县龙舟赛抢标为例:一大群白胖的鸭子,被船载人江中当作“标的”丢下。

  懵懂的鸭子还不知即将被满是硬茧的手按入水中撕抢的命运,嘎嘎叫唤悠闲漫游。岸边的小伙已捺不住性子,不等令下便如落饺子般竞相跳人江中。江面上便演绎出一幕人禽之间的游戏,一方凭着与生俱来的本性游飞躲避,另一方用足心智意欲制服控夺,场面上看人似被鸭子戏耍,失败的追逐常引来阵阵哄笑……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