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因居三秋(七八九月)其中而得其名。也是家家户户及海内外华人向往团聚的节日,故又叫“团圆节”。“仲秋”又是民间对农历八月的别称。中秋节这天,平利民间有亲戚邻里之间相互赠送月饼点心和晚上全家人及其宾朋好友围坐一起吃月饼水果赏月的习俗。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意思指的是岁月时间概念。一年之计过了中秋,即过去了三分之二,一月之计过了十五,仅剩下一半。提醒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干事,切莫光阴虚度。月月十五月儿圆,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人到中秋不团圆,总觉得是个缺憾。八月正值秋高气爽,果实累累,万物趋向成熟的日子,天下之人都盼望有个好收成。远离他乡的游子更不例外,自然而然地要产生乡思之情,于是便有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唱。年年中秋佳节,亲人们总是乐意团聚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光,心里甜滋滋的,不仅嚼享着丰收的喜悦,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中秋节大约起源于夏朝,兴盛于隋唐时代。仲秋节祭月拜月的习俗,源自于古人对月神的信仰崇拜。据民间传说,夏代有个君王叫后羿,他与姮娥是一对夫妻。后羿会射箭,姮娥善歌舞。一次,后羿向王母娘娘讨得了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可使他没有意料到的是,姮娥竟然背着他带着灵丹妙药奔上月宫,成了月中仙子。西汉年间,刘恒做了大汉天子,因忌讳“姮”与“恒”同音,便把“姮娥奔月”改称为“嫦娥奔月”。这嫦娥奔月的日子,又正是八月十五日。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则源自于唐太宗李世民用月饼搞赏将士的故事。说是唐贞观年间,突阅屡犯大唐。为捍卫疆土主权,太宗钦点爱将李靖出征。李靖不辱使命,领兵平定了来犯之敌,于八月十五日凯旋班师,恰逢土蕃人向太宗皇帝敬献“胡饼”。太宗十分高兴,遂将土蕃进贡的胡饼搞赏给了得胜归来的将士。八月十五日晚上正值皓月当空,太宗又将“胡饼”改称为“月饼”。此事很快流传到民间,积久成习,落为一俗。又一说是唐明皇李隆基梦游月宫之后,为了庆贺自己八月初五生辰,从八月初五到十五连续十余天,在朝中大摆酒席,御宴王公群臣,尤以八月十五日罢筵最为隆重。同时再度号令天下,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佳节,恩准仕农工商军民人等在中秋节阖家团圆。自此,八月十五日为中秋团圆佳节伴随着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永永年年地流传下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