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是一首吟咏元宵节的诗,诗中描写的是唐代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百姓观灯的盛况和游乐的兴致。
传统节日,从城市到乡村,从大街到小巷,处处热闹,处处红火。《水浒传》描写元宵节的场面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如果说春节是以礼仪为中心,那么元宵节则是以娱乐为中心。被外国人视为中国的“狂欢节”。我国古代称月圆为“元”,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所以,就把正月十五称之为元宵节,元宵节观灯是一个主要活动项目,因此又叫“灯节”。
元宵节的渊源,说法不一,最远可以追溯到二千一百一十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当时有一种“执金吾”的官,专管巡夜的事,每晚要带领着人呼喊着沿街巡查,禁止人们在街上行走。
惟正月十四至十六这三天,放松禁令,让人们自由地欢乐。所以,前面的诗中便有“金吾不禁夜”的句子。
也有人说,汉高后吕雉死后,诸吕谋乱,周勃、陈平等老臣平息叛乱,奉迎高祖之子刘恒登极,史称汉文帝,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其后,每逢此日,长安城里都要张灯结彩,作彻夜之欢,由此积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