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俗称“闹元宵”。
此日,民间有吃元宵(汤圆)、观灯、耍社火、猜谜语等习俗。元宵节使年节活动达到高潮,灯会,是元宵节的组成部分。
据传正月初/以有的地方是初九),天上诸神下界,故城乡各寺庙、会馆门前要立一根10余米高的灯竿,上有一“人”字形顶棚,棚下可挂一红色三角形灯笼,俗称“玉皇灯”。灯竿贴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红纸对联。顶棚两侧各牵一绳,或垂直吊下,或拉成八字形,绳上系铁钩,钩上各挂三角灯(或棱柱灯)一盏,每侧各挂16盏,连同“玉皇灯”共挂33盏灯笼。有的则在灯竿两侧各挂54盏灯笼,共计108盏。合“三十六天是、七十二地煞”共108个星宿之意。灯竿一般均于正月十六日放倒,称“倒灯竿”。有的灯竿因供的油多,于月底才把灯竿放倒。有时还有一些道士鼓乐齐鸣在灯竿下念经朝拜。天灯是元宵节的一大景观,游人常在灯下流连忘返。
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以资中等地最为有名。牌坊灯横跨大街,灯分梯状三层,第一层于顶棚中挂大型红灯一盏,四面悬红灯10盏;第三层同于_L层,悬挂红灯10盏。牌坊灯由两根大型木柱支撑,两柱上各有楹联灯,一座牌坊悬挂红色三角灯55盏,主屏、横屏、楹联灯37盏,真是火树银花、绚丽夺目。
过街灯,亦称“过街棚”,以木为架,覆以白布为棚,棚中悬挂各种彩灯,有“八仙过海”、“黛玉葬花”、“嫦娥奔月”、“唐僧取经”、“林冲夜奔”、“送京娘”、“空城计”、“火烧绵山”以及一些花鸟虫鱼为题材的彩灯,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除上述灯会的各种灯外四川民间还有挂灯笼的习俗。正月初五以后,即行“上灯”,城镇店铺及住户也必挂出灯笼,除商店所挂门灯之外,有的还扎成各种各样的鸟兽虫鱼、瓜果花卉等形状的灯笼,五彩缤纷,颇为生动。“走马灯”更是引人人胜,内燃蜡烛,转动不停,外面所糊的纸或绢上,绘有人物、跑马、奔鹿、游鱼等等,趣味盎然。有些商店门口的灯笼上写有许多灯谜,供人猜射,猜中者奖以糖果。官绅富户皆于大门前悬挂一对“桶灯”,外蒙红纱。
每至春节期间,成都、自贡、绵阳、重庆、宜宾、铜梁等城市,于公园内举办灯会,各有千秋。成都灯会以历史悠久、花样繁多而驰名;铜梁灯会的纸扎龙灯以工艺精美著称于世;绵阳灯会以电子工艺灯独具特色。
早在唐代,每当灯节来临,锦城内外彩灯辉耀。唐玄宗幸蜀时,元宵节夜也曾至街头观灯。其时,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慈寺的佛灯特色各异,城内万巷,花灯竞放。自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始,灯节至,皆放灯三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都灯会集中在青羊宫文化公园内举办,一年一次,长达两月之久。其灯之样式、规模为历代所不能及。
重庆市元宵灯会主要有嘉陵公署、沙坪公园、市文化宫三处。在南坪,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上,一个挨一个地悬挂着12000盏大红灯笼,7000多个彩色气球,6000多面红旗,将路、树、桥装饰得美丽多姿。64处高层建筑物的灯饰流金淌银;九龙坡区直港大道上的35组大中型灯组和5万只大小灯笼,集声、光、电于一体的“九龙腾飞”,吸引了众多的观众驻足观看。
在四川省汉族民间有耍龙灯、耍狮子灯、耍牛儿灯等多个关于元宵耍灯的传说。
很久以前,玉帝有根雕龙拐杖,常带在身边。有一天玉帝去巡游,忘记了带拐杖,回来后,有神将来报,说是神州大地出现了一条孽龙,糟踏凡间的庄稼,闹得凡间百姓饥寒交迫。玉帝令神将即刻把孽龙抓来治罪,谁知被抓来的孽龙,竟是自己的拐杖所变。玉皇就命神将把它押解到凡间,交给凡间百姓用火焚烧以平民愤。这天正是正月初九,人们见孽龙被押解来了,都想出口气,便根据玉帝的指令拿火去烧。烧得孽龙在火海里翻来滚去,一连烧了七天七夜,直烧到正月十五晚上,玉帝才叫神将把孽龙押回天庭。此后,每年正月初九到十五,都要把孽龙押到凡间来让百姓用火烧。从此,每年正月初九开始出龙(四川将开始耍龙灯叫“出龙”,且各地时间不一),耍龙灯要耍到正月十五晚上才收龙灯。因为玉帝(也有说是伏羲)的龙头拐杖是用玉竹做成的,民间耍的龙灯就用竹子做骨架,是按照玉竹龙的样子做的。
传说东汉章帝时,大月氏国给汉朝进贡了一只金毛狮子,说是如果驯服了这只狮子,便年年进贡,永远和好,否则即断绝来往。汉章帝当即答应使臣来年看驯狮。不久,汉章帝即派大臣出皇榜招募驯狮之人。没过几天,先后来了两个驯狮人,都失败了。后来又来了一个驯狮人,这驯狮人决定用智驯,把金毛狮饿了几天后放出铁笼,金毛狮又饥又渴,咬伤了驯狮人。宫中武士见金毛狮出笼伤人,赶忙动手捕捉,一阵乱棒把金毛狮打死了。章帝得知后十分生气,怕无法向大月氏使臣交代,一怒之下,要斩驯狮人。驯狮人说,只要大王不斩小民,小民自有办法将金毛狮救活,并将它驯服。章帝赦免驯狮人。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各国使臣纷纷来朝,章帝大宴贵宾。大月氏贡使旧愿未忘,要看驯狮。章帝让驯狮人把金毛狮带进宫表演。驯狮人奉命前来,他手执绣球灯,逗引狮子。金毛狮子时扑、时跌、时滚、时抖、时而在九层方桌上攀登,上下自如,时而依偎在驯狮人身旁,摇头摆尾。
各国使臣看了,无不称赞汉室人才辈出。大月氏国王得知后,不敢藐视汉朝,照样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事后,汉章帝问驯狮人是怎样把金毛狮救活的。在章帝答应赦免欺君之罪以后,驯狮人说:“我是剥下死狮之皮,请人披上狮皮,装扮成狮子的。”说罢,他和两位青年给章帝表演了一番。章帝见他智谋超凡,封他为宫里的“春官”。从此,这事传出汉宫,老百姓以为驯狮为国增了光,就用竹、木、泥、布做成狮头,用麻做毛,缀于布上做成狮身,仿照狮子特性表演。因此,正月耍狮子就在民间传开了。
是四川汉族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每年春节期间都要表演。对于它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说是李老君在妈妈肚子里怀了九九八十一年。一天,他在肚子里对妈妈说:“娘,我晓得你怀儿的苦楚,今后你若是看见有马从门前走过,就喊我一声,我出来好骑马到仙山取药来救娘O”不久,一个放牛娃骑牛走过她家门前,李老君的妈妈实在忍不住了,顾不得是马是牛,赶忙喊:“儿啊,快出来!有马来了。”李老君听后,即咬开妈妈的胳肢窝跳了出来,翻上牛背,朝蓬莱岛走去。这牛是光鼻子,没有牛鼻索牵,不听使唤,东张西望,走得很慢。到了蓬莱仙岛,黎山老母责怪李老君不该为了自己修炼磨难母亲。
可是他还是把灵芝草给了李老君,还把自己腰上的带子解下来,用自己的发答把牛鼻子穿了个孔,把带子穿在牛鼻子上,叫李老君赶忙回家救母亲。可是,当李老君赶回家,他妈妈已经死了。后来,每逢年节,人们都要做一头假牛以仿效李老君不顾山高路远、吃牛取灵芝救母的情景。
年长日久,就变成了民间演“牛儿灯”的习俗。
元宵节晚上,各家各户习惯在自家门前燃起香蜡,焚烧钱纸,俗称“送年”。有的则在花园或草地上点燃香烛,俗称“亮地”,以求丰年。剑阁等地这天要举办新年盛会,吃过早饭,人们便抬着12面牌灯和字灯,8对仪仗和一只10米长的纸扎龙船,彩灯、高跷等队伍随后,敲锣打鼓,游街串巷,店铺、人家皆焚烧柏枝、设香案、放鞭炮以示欢迎,深夜方休。热热闹闹的各种春节活动到此为止,春节也算过完了。
元宵之夜,有的地方有“对骂”习俗,人们抬根板凳到村外或山坡,尽情谩骂仇家,被骂之家无论贫富均不得反击,只能关门挨骂。此俗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不复见。